死在春天
在庭审中,被告一方明确将“重组谈判破裂”列为了停飞决定的考虑因素之一,这一表述与原文件有些许出入,耐人寻味。
在《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停飞东星航空公司航班》这一关键性文件中如此表述:“去年以来,东星航空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目前正在开展重组,但是近期重组工作遇到了人为障碍,并引发了员工罢工,一方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申请东星航空公司破产。另一方面东星航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兰世立,擅自出境被公安部门滞留。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除航空安全隐患,避免发生航空安全事故,经我市人民政府同意,特恳请贵局从2009年3月15日起,批准全面停止东星航空公司所有航班飞行,并贵成民航有关方面协调已售票乘客的善后工作,我们将积极予以配合。”
对于武汉市政府给出的理由,本刊记者接触的原东星航空员工及知情人士并不认同。并提出诸多疑问。例如,兰持新加坡护照,此前并未被刑事追诉,何来擅自离境?此外,通用电气正式向法院提交申请东星破产为3月30日,这份落款为3月14日的政府文件如何预知未来?
经营困难则是被相关各方反复提及的理由。据原东星员工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民航业遭受重创,家底较薄的东星航空资金链开始捉襟见肘。兰世立曾向武汉市政府求助希望获得援手,但未获支持。关于此,通常解释有二:其一称兰世立行事作风太过激烈,曾发动百余职工去武汉市交通管理委员会示威,与政府主管部门“结了梁子”;另一解释则认为,兰有意将东星航空基地迁至郑州,让政府感到东星航空早晚是“嫁出去的姑娘”。
既如此,不如给东星航空找个“好人家”。但为何选择国航?“南航、东航在武汉都有公司,接手更容易。现在武汉成为了全国罕见的三大航空公司都设有分公司的城市。”一位航空业内人士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国航对于因收购东星而落得“野蛮收购”的名声十分不满。董事长孔栋曾对本刊指出,当初明明是东星出现经营困难,国航应市政府之邀来“帮助”东星航空的。
但兰世立不满的,是在国航的眼中东星航空一文不值—协议收购价为1元人民币。这份协议让兰世立大怒,退出了谈判。
对于东星航空经营困难的说法,一位老员工表示,公司最困难的时期确实是2008年。但是,为何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死掉,反而在有人愿意提供“帮助”且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的“春天里”破产了?
这位熟悉航空业的老员工指出,航空公司的资金很大一部分花费在航油上,他提供了一组数据:2008年7月原油走到最高点是147.25美元/桶;2008年底已跌到了30美元左右;而2009年4月以后原油的价格基本上就稳定在50美元/桶左右;“一家航空公司在原油价格100多美金的时候都撑下来了,为何会在油价回到40美元的时候破产?”他问。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航经过评估后,开出以1元钱的价格,源于国航采用了净资产的核算方法,没有计算无形资产。“如果仅仅计算净资产,请问,国航自己有多少净资产?”这位前东星员工反问。
多位业内人士都对本刊表示,对于一家航空公司来说,飞行员队伍,航线的经营,网点的建设,这些都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应被列入计算范围。但根据本刊记者拿到的经过公证的东星航空资产负债表显示,东星航空净资产1.57亿元人民币,总资产8.03亿元人民币,其中未包括的资产有:飞行员价值、航线和航行、公司经营许可、市场网络增值等。因未将这些资产计算在内,因此国航得出东星航空是“负资产”结论。
孔栋则认为,兰世立自己对一些财务概念完全没有搞清楚,以为自己的公司很值钱,“他已经是个穷人了。”但一位跟随兰世立十年的老员工则反驳:“说到底,这是一桩生意,你出价我觉得不合理,不想卖,为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