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国人对一些奢侈品的狂热追捧,让一贯傲慢的奢侈品品牌更加恃宠而骄。我们对大牌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所谓大牌,自然天生丽质,与高价格相对应的一定是高品位、高质检。而实际上,很多大牌,在质量上名不符实,尤其在一些所谓时尚消费二线城市,更是“大品牌、高价位、低标准”。
大牌多数为合格品
据了解,近几年素以“高档、优质”着称的国际大牌服装在河南市场上现身的都是合格品,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
近日,笔者走访各大商场发现,这些主要产自意大利、法国、摩洛哥、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人们耳熟能详的国际知名品牌,其中也不乏奢侈品大牌,细看其衣服上的吊牌,竟然90%以上的都是合格品。部分标签上的“一等品”字样,还是后期贴上去的。
“我买你家的衣服不是一两年了,前段时间给我老公买了件短袖衬衫,洗了一次就缩水了,现在压根穿不上。你这可是专柜,不是地摊上的便宜货,质量出现了问题,不能不给解决。”几天前,笔者在花园路的某大商场恰巧看到这一幕。当事人李女士生气地说,“我在那站了两个多小时,店内导购申请店长,店长说要再请示,但就是迟迟不给解决。两千多块钱买的衣服才穿一次,这么大的牌子,还会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太气人了。”衣架上和李女士手中所购的同款衣服,吊牌上赫然打着“合格品”。
产品质量谁做主
产品质量不合格首先是原材料的问题。一位服装企业的设计总监告诉笔者,一般品牌商都有自己的采购部来负责选料,可是,由于衣服的款式与色彩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比较重要的因素,因此有些采购只注重了布料的形、色,而忽略了布料的质量,采购时就会出现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生产商在品质成分方面“掺假”,比如拿到服装订货单上标称含棉量为75%,但生产商提供的成品在实测时往往含棉量仅为68.2%,这些是利字当头的商家在生产过程中将含棉量减少造成的。
商场对入驻品牌的商品质量把关不严格。河南一位服装厂商向笔者透露:“比如,服装进入商场前会先对部分商品进行抽查,但商场并不对所有的商品都进行检查,因此,检测报告中显示合格的商品,有可能一批货中只有几十件是合格的。”
“很多服装是该省市的经销商或店长来决定等级的,比如我们这个知名品牌的女装,在郑州的大商场上的有部分是一等品、有的是合格品,但是在地市的商场专柜里,上的全是合格品。这是行规。”郑州某商场专柜的店长小雨说。
某品牌总监说:“一等品和合格品在中国市场都有销售,不存在城市销售区域差别。至于在郑州市场很难见到一等品的大牌服装,是因为经销商在进货时没有选择一等品。”
大牌的“重组和加工”
“中国是这些奢侈品牌的加工基地之一,实际上,整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几乎都被列为奢侈品服装的加工地区。奢侈品牌们对加工的要求也不仅是在中国生产一套成衣出来那么简单。有关刺绣的加工自然放在了中国,棉质前身后身可能在马来西亚加工……这些经过加工的衣服再回到香港,在香港汇集‘组装’成成衣后运到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时尚聚集地。”熟悉高档服装的小雨说。
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成衣肯定会发送回总部吗?由于运输和关税成本太高,从理论上说,在全球生产的产品都要发回总部验货后再发往各地,但在操作上并不可行。当然,这些没有回到总部的成衣应该没有总部出具的“质量证明书”。实际上,有些奢侈品品牌,更偏向于时尚品牌,或者也可被称为“奢侈品新贵”,本身就是二线品牌。
“有些一线品牌为了怕被人知道它在中国或其他亚洲的展中国家有生产厂,甚至会找一些位置偏远的加工厂来代工,有些家庭作坊型的加工厂甚至连当地人都不知道。”小雨更是透露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重品牌更要重质量
据了解,国家服装标准或行业服装标准按服装外观和内在质量检验结果偏离标准值的情况将服装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档次,其中优等品质量最好,一等品其次,合格品表示该服装满足服装标准对服装各项指标的最低要求。有业内人士分析,因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大牌服装进驻商场要求比较严格,对服装质量的要求也高,优等品、一等品的服装相应就多。一些二线城市,由于品牌进驻的商场把关不严,很多销售商就趁机销售合格品。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一味地看品牌,更要看品牌后的质量如何。不是所有的名牌商品就一定具有一等品的质量,不是所有标着一等品价格的服装都是一等品,也不是所有价格高的就一定是物有所值的,高价的商品也可能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