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化和建筑规划的中西融合则更比比皆是,宜兰县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最让我叹赏。这是一座占地24公顷,散落着多个场馆的优美园区,由一群台湾中青代的顶尖建筑师设计——流水,绿地,黑瓦、红墙、棕色的木质栏杆,因蜿蜒而显幽长的街巷……空灵、温润、错落有致,借自传统民居和二十世纪初台湾街屋的形式元素,被风格化地重新组合,出落成了一个“明快的东方”。如此美好的地方,主要是为了推动民间艺术保存与传习计划、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而设的,秉承传统戏曲、音乐、手工技艺的传艺师,以及研习它们的学员,在此有宿舍,有奖助金,有图书馆,有习艺场馆,如此优越条件,自会吸引后来者承传学习的兴趣。外来的游人和本地居民若对手工技艺有好奇,也可在民艺街坊花点钱,一试身手。
似乎,这里的每一座城市都被“过剩”的匠心巧妙安排、精心设计过,但又处处自在天然、各得其所。它们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人类精神的蓬勃气韵,在此并未受到物质目标和功利意志的过份挤压。相反,物质的繁荣,似乎只是为了把城市成全为一个个更柔和、人性而智慧的精神家园。
每参观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志工(咱们这儿叫义工)作讲解。常听到志工们这样情不自禁的开场白:“因为热爱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也愿意多了解她的历史文化,所以我来这里给各位作讲解。”眼里的笑意是真切的,告诉我这样的开场绝非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