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91岁不开追悼会
晨报讯(记者鲁艳红)这是一个大师远去的时代――前日23点52分,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在北京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1岁。根据吴老遗愿,有关方面将不举行追悼活动。
记者从北京医院方面得知,吴老从2004年开始多次到该院治疗或住院,主要患的是一些老年病,曾经在特护ICU、心内科病房治疗。
吴冠中在自传《我负丹青》中说:“爱上了美术并与之结了婚,身家性命都属美术之家了。”17岁开始学艺,70多年间,吴冠中的画作屡创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其画作《交河故城》被学术界认定为他的里程碑作品,2007年曾拍出407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了中国在世艺术家作品最高成交纪录;而就在半个月前,吴冠中1974年作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成交,刷新了这项记录。据统计,吴冠中各类作品总成交额达17.8亿元,仅以0.4亿元之差逊于齐白石。
虽然作品在市场上价格很高,但吴冠中一直保持着一个大师的艺术情怀。1991年,吴冠中开始整理藏画,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业内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吴冠中称目的只有一个:不留下挑得出毛病的画给后人!而这些让人“挑不出毛病的画”也大部分被他捐赠出去。就在吴老去世前一天,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宣布,吴冠中再赠5幅水墨作品给香港艺术馆作永久收藏。吴冠中曾表示:“我对孩子们说了,我什么都可以留作遗产,但画决不留作遗产。我的画是画给大家看的,绝不是画给家里几个人看的!”
吴老走了,果然没有给三个儿子留下什么画作。据其学生透露,老人其实很早就对身后之事做了安排,他把满意的画都捐了出去,只留了一小部分给孩子们作个念想。而且因为事先都有了计划,捐画可能还将继续。
作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吴冠中却过着平民生活――他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花5元钱在路边理发摊理发,住房连同小小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最近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直呼:“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
2009年:5月26日,丁聪去世,享年93岁;7月11日,任继愈去世,享年93岁;同日,季羡林去世,享年98岁;11月23日,杨宪益去世,享年95岁;11月28日,王世襄去世,享年95岁。
2010年:2月21日,张仃去世,享年93岁;6月13日,华君武去世,享年95岁;6月25日,吴冠中去世,享年90岁……
虽是公认的画坛大师,吴冠中其实也写过不少文字作品,甚至吴冠中自认为“文学比绘画更伟大”,连他的自传也取名为《我负丹青》。
吴冠中的文章很受出版社的青睐,曾出版过文集《望尽天涯路》、《吴冠中散文选》、文选《美丑缘》、《沧桑人画》,《吴冠中文集》(共三卷)等,80岁高龄时他还写就自传《我负丹青》,记述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长、发展,描绘了林风眠、潘玉良、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历史影像。如此之多的文学作品,这在当今画坛是极为罕见的。
吴冠中的散文直面人生,清秀隽永,文笔简练。英国着名文艺批评家苏立文曾指出:吴冠中单凭其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种强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所崇拜的凡・高媲美。
吴冠中有一次和已故作家汪曾祺聊天,汪说自己平生有两大憾事,一是外文没学好,二是应该当画家。吴冠中则认为自己不该当画家而该当作家,只是他们都太老了,如果年轻,就交换一下。
右手画画,左手写作,吴冠中曾谦虚而又幽默地说“文学是我的私生子”,不过他也愿意别人拉着他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和会议,说那是白鸭子挤鹅群。
(记者徐迅)
“吴先生最让人难忘的是,他对学生毫无保留,他什么都说,什么都敢说,而他的艺术观念对我们是影响终身的。”昨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教授夏甸清向记者回忆了他当年师从吴冠中先生的一段往事。
夏甸清196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吴冠中教授他基础课。在夏甸清眼中,吴先生略带绍兴口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他评画观点犀利,语言生动,思想深刻,非常有感染力,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回忆,有一次上色彩课,自己画了多次都把握不好,很着急,后来经过一番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色彩感觉。吴先生在他右肩上击了一掌,大声说:“你六个包子没吃饱,七个包子吃饱了哦!”
夏甸清说今年年初,在武汉的大学同学陈汉青去北京看望吴先生,先生还托他带话问起自己的近况,自己很感动,当即写信向先生做了一个“汇报”,他在信中说:“先生繁忙,请不用回信!”没想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和先生联系了。
(记者鲁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