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旅游,保证其奢侈品质最重要的是细节,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文化。
而新奢侈主义旅游,绝非单纯到只是一掷千金。
它必须是深刻的。让你身心彻底沉淀在当时当地的某种情形,并且享受其中乐趣。
它必须是尊贵的。让你得到心中渴望的尊重,以及真正贵族式的从容不迫。
最重要的,它必须是自由的。而自由,是我们毕生渴望的境界,甚至金钱唯一的作用,也不过是让你获得自由。谁又能否认:旅行,是获得自由的最美妙途径?
以海南媒体时不时提及的邮轮来说,邮轮生活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些人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了他们的文化。因此,若要将顶级邮轮打造成海南旅游富有吸引力的重要旅游产品,应该知道,按照原本的要求,邮轮生活其实是有一点贵族意味的。从登陆邮轮的一些要求就能看出端倪,比如在邮轮上必须带正装或者礼服,以备参加晚宴。国际主流的审美倾向是一致的,那就是人们越来越喜欢与有品味的“贵族”进行交易和交流。“世界顶级邮轮”则是一种文化,比如玛丽女王号上的游人,他们在着装上惊人的一致,优雅的风度则让人着迷。在奢华绮丽的邮轮里,时间概念被弱化,置身于蓝色海洋中,感受到的是那种难以言说的惬意。但是在中国,真正的贵族是缺失的。所以海南旅游要引入顶级邮轮与豪华游艇,决策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是在将贵族理念、贵族文化带入中国,带入海南。
但显然,全省居民的心理准备严重不足,社会舆论的导向期待也相当滞后。前不久体操王子杨威在三亚的豪华婚礼饱受诟病即为明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场眼球之战,嘴舌之战最为受益(这种几乎波及全国乃至全球的宣传效果、营销效果别人羡慕还来不及)的三亚、海南,竟也有不少人跟着瞎起哄。试想,国际旅游岛客源国际化战略,高端旅游产品战略,究竟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尴尬境遇呢(那些“为什么不省下这些钱去扶贫” “为什么不省下这些钱去帮助弱势群体”之类的指摘将会令人哭笑不得)?好心未必会有好报。
笔者决不是在危言耸听,有例为证:为了拉动旅游内需,日前,国家旅游局官员称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国民休闲计划”。以“国民休闲计划”增加国民休闲福利,促进更多国民享受旅游之乐,这是政府惠民之举,是件大好事,按理说应获得“国民”力挺才是。可据媒体报道,让国家旅游局官员大出意外的是,此消息一出台便引发很大争议,很多“国民”纷纷跟帖表示反对,“低层平民生活都困难,谈什么旅游”,“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去旅游啊”之类的说法甚嚣尘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不能不未雨绸缪,尽早考虑这一干情事。
还有一个延伸出来的概念,就与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联系更为紧密了,那就是“新奢侈主义旅游”。
新奢侈主义旅游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两个前提,一个是国内趋优消费现象的出现,一个是中国奢侈品市场逐渐形成。奢侈品消费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很多人还把目标集中在服饰方面,而欧美人则把房屋和旅行视为奢侈品。
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奢侈”不同,新奢侈主义旅游不提倡盲目追求高价和张扬,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好一点,过自己所能过的最好生活,是新奢侈主义的真谛。
新奢侈主义旅游,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是实现人生自由的优美机会,这样的旅行必须是尊贵的、悠闲的、舒适的、深刻的、个性的,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丰厚资金的支撑。
“9•11”、汶川大地震等一连串天灾人祸已经让旧奢侈改道。人们,尤其是老外们,更是参禅似地顿悟:炫耀财富毫无意义,收获难得的生活体验才是真正奢侈。
因此,新奢侈主义旅游宣称,真正奢侈的旅游,不是你住进了怎样金碧辉煌的酒店或者如何一掷千金,而是你能否得到超一流服务,那种细致入微而又不着痕迹的服务,让你感觉路上比家更具有家的温暖,而你,则是微服私访的寂寞贵族。
在如今这个崇尚私人定制的年代里,新奢侈主义旅游倡导,让旅游变得不再是跟着导游到处跑、走完一个景点再去另外一个景点的跑得比马快的模式,旅游的奢侈模式在于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置身于人间仙境般的海湾,蓬莱楼阁般的海岛,配上一杯鸡尾酒,慵懒地躺在沙滩之上,身放闲处,心在静中,这种最奢侈最完美的休闲体验哪里有——“中国有个海南岛”。
所以,奢侈旅游,特别是新奢侈主义旅游思潮,或许真会助国际旅游岛一臂之力。
思想决定行动,概念决定产品,让“海南是新奢侈主义旅游的天堂”的概念风靡,并深入人心,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策划者的应有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