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部分银器专为皇室、贵族以及宗教机构而作,其中也包括著名的大学、学院,小件银器如汤匙,通常被用作纪念特殊场合的礼物。当然,银器也是财富的象征。”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简称V&A)馆长海克如此评价银器。
《盒》是一件概念性雕塑,探索容器和它容纳的物件之间的关系
如今V&A 里的珍藏银器在香港就可以欣赏到,这是它们第一次在亚洲展出。在香港艺术月,从中环漫步至著名的古董一条街荷李活道上,一路可见画廊与古董店,其中,进入一个小小的上面写着“两依藏”的门面,瞬间豁然开朗,里面正在展出《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之英国银器珍藏》,楼上还有因备受好评延期展览的《晚宴手袋的华丽历史》。
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是一个私人收藏馆,藏主冯耀辉是香港金融界的知名人士醉心收藏,以明清家具和西式化妆盒为主要藏品。馆长冯依凌是“两依藏”的其中一“依”,她认为这座以她和姐姐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带来的是“一份责任,帮助公众,尤其是年青一代理解中国古董家具的责任”。
这个花瓶独特的表面纹理质感呈现了丰富的表现力
而这次银器展览的机缘源自两依藏展品的吸引力。“V&A银器藏品的研究员是我们一位顾问的朋友,她在香港的时候,我们的顾问推荐她来参观我们博物馆《晚宴手袋的华丽历史》展览,她参观了之后很喜欢,觉得适合展出V&A的银器,于是联系了我们。” V&A在金银器具收藏上当属大家,展品之多包含银制品、铁制品、武器、盔甲、瓷釉、黄铜制品、锡镴器皿和中世纪金属制品,其中英国银器当然是重中之重。冯依凌很重视这次展览合作,专门到伦敦工作沟通了一个月之久,最后呈现的藏品也果然让人耳目一新。
展览以“银”这种闪烁内敛的物质为题,探索其固有价值和银器多个世纪来承担的社会和历史价值。展览的藏品融汇古今,折射出银器于不同地域的品位和设计潮流。
海螺杯是十六世纪晚期当时社会对异国风情着迷的产物,
海螺来自当时欧洲新兴的航海贸易
藏品以V&A的著名珍藏——罗莎林德&亚瑟吉尔伯特收藏(Rosalinde and Arthur Gilbert Collection) 中,15至19世纪初的7件银器珍品拉开序幕。它们见证银器工艺的潮流运动、设计方向、制造技术的变化,并为现、当代的银器制作奠定基础。其中精品有Edward Feline于1730年代打造的洗礼杯、出自银器大师Paul de Lamerie的银咖啡壶和James Aldridge为清乾隆瓷咖啡壶度身定做的银底座等。
带盖双耳汤锅连座是paul storr为坎伯兰第一世公爵和汉若威国王所制
银器是传统的洗礼赠品,在都铎王朝时期,在位国王都会为他教子或教女的洗礼仪式购买或定制仪器。Edward Feline打造的这件洗礼杯是国王乔治二世在1731年赠予他的教女的礼物。戴皇冠的狮子和独角兽是皇室的象征图案,在此作品上用作把手的设计。Paul Storr(1771~1844年)是当时最成功的金银巨匠之一,他的作品灵感主要来自古代元素。带盖双耳汤锅连座是Paul Storr为坎伯兰第一世公爵和汉诺威国王所制,是19世纪用于晚宴的器具套装中的一件,提手上的蛇与狮子的设计灵感源于古埃及和希腊。
展览第二部分是由V&A收藏的39件银器艺术品及其最初的手绘设计草图,全部皆由当代蜚声国际的银器工艺大师打造。这些大师包括David Clarke、Michael Rowe、Gerald Benney和Michael Lloyd等,打造出风格多样的银器艺术品,从完全抽象到极具代表性、概念化或实用性的作品,他们的设计概念受北欧式简约设计风和18世纪花哨的洛可可风所影响,反映着英国当代银器承载的多样文化属性。
这套酒具优雅的结构灵感源自竹的生长过程
另外,展览还探索银器制作的实践过程和国外银器工艺对英国本土的影响,本次多件展品的设计制作灵感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如韩国设计师Kyosun Jung和Ja-Kyung Shin、日本的Hiroshi Suzuki、克罗地亚的Vladmir Bohm。例如《盒》是一件概念性雕塑,探索容器和它容纳的物件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艺术家Michael Sowe 的作品深受立体主义和俄罗斯结构主义的影响。
《水之诗歌四号》由自小受到雕塑与陶艺熏陶的Hiroshi Suzuki设计
《水之诗歌四号》由自小受到雕塑与陶艺熏陶的Hiroshi Suzuki设计,在英国接受训练,虽是银器作品但风格温柔,本能地运用日本陶瓷传统,糅合了日本风格的纹理。花瓶由Ndidi Ekubia创作,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父母是尼日利亚人,她的灵感来自英国城市景观与非洲历史文化遗产的结合。这个花瓶独特的表面纹理质感呈现了丰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