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
阿根廷的酿酒历史大约可以追溯至450年前。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将第一株葡萄苗带入美洲大陆。1551年,第一棵葡萄树在阿根廷落地生根,此后酿酒葡萄的种植迅速蔓延至阿根廷的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凭借安第斯山脉地区(Andean region)优良的风土条件,酿酒业也迅速发展。
二、风土
阿根廷地形丰富多样,既有高海拔的山峰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有葱郁的森林也有荒芜的沙漠。
阿根廷的葡萄酒产区多数集中于西部安第斯山脉附近的绿地。除了黑河谷(Rio Negro Valley)和内乌肯(Neuquen)以外,这些产区海拔普遍较高,其葡萄园一般都位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地方,且土壤类型多样,有砂岩、花岗岩、片岩和冲积土等。葡萄园夜间温度普遍偏低,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有利于葡萄的生长。不过夏季频发的冰雹,会给葡萄种植带来一定的危害。在良好风土的培育之下,大体上,阿根廷的红葡萄酒颜色深邃、味道浓郁,而其白葡萄酒则芳香四溢。
三、产区
阿根廷主要的葡萄酒产区是门多萨(Mendoza)、圣胡安(San Juan)、拉里奥哈(La Rioja)、萨尔塔(Salta)、卡达马尔卡(Catamarca)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其中,门多萨是阿根廷尤为重要的产区,其产量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70%以上。
门多萨位于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其东部是广阔的潘帕斯草原(Pampas),产区的葡萄树大多数种植于平均海拔高达900米的土地上。从地理上讲,门多萨属于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加上受到干燥季风——佐达风(Zonda)的影响,降雨量稀少,但安第斯山脉的冰雪融水和良好的灌溉体系为这里的葡萄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此外,高海拔使得该地区整体温度下降,高达300多天的日照天数给予该地充足的光照,再加上昼夜温差大,这都为酿酒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门多萨是酿酒葡萄马尔贝克(Malbec)的天堂,其出产的马尔贝克葡萄酒果香醇厚,口感柔和,品质出色。门多萨的白葡萄酒一般采用特浓情(Torrontes)酿制,拥有饱满的酒体和浓郁的果香。
四、主要的葡萄品种
阿根廷有三个主要品种:马尔贝克、伯纳达(Bonarda)和特浓情。
1. 马尔贝克
马尔贝克是一种颜色深浓的小颗粒葡萄品种,由其酿造出来的葡萄酒颜色深邃,充满黑色水果的芳香,单宁含量较高。
马尔贝克是阿根廷目前种植面积最广的葡萄品种,主要分布于门多萨、圣胡安和萨尔塔产区。大部分阿根廷的马尔贝克都用于酿造单一品种的葡萄酒,但有时也会用于优质葡萄酒的混酿。
一般来说,阿根廷出产的马尔贝克葡萄酒带有黑色水果如黑莓、黑樱桃和李子等芳香,随着陈年,还会发展出牛奶巧克力、可可、紫罗兰、烟草和皮革等气息。但不同地区的马尔贝克葡萄酒在风格上也会有所区别。低海拔地区的马尔贝克酿造出来的葡萄酒酒体较为饱满,黑色水果风味更为浓郁。而高海拔地区的马尔贝克葡萄酒则带有更多花朵的芳香,口感上更加清爽,风格也更为优雅。
2. 伯纳达
伯纳达的产量在整个阿根廷所有酿酒葡萄中位居第二,主要分布在门多萨和圣胡安产区,是收获期最晚的葡萄品种之一。
通常情况下,阿根廷的伯纳达葡萄酒酒体轻盈,水果风味浓郁且集中,酸度中等,单宁含量不高。但采用老藤伯纳达酿制而成的葡萄酒,在经过橡木桶陈酿后风味非常浓郁,口感强劲,同时还会发展出无花果和葡萄干的风味。
3. 特浓情
芳香四溢的特浓情常被当作阿根廷最具潜力的白葡萄品种,但该品种酿制的葡萄酒有的酒精度较高,且常带苦味。不过,如果能悉心栽培,并精心酿制,特浓情也能酿制出酸味十足,香味奇妙的葡萄酒。
特浓情很能适应阿根廷干旱区域的气候,尤其是卡法亚特(Cafayate)产区,该产区海拔高达1,600米,土壤中沙石较多。卡法亚特的特浓情葡萄酒具有酸度高和风味突出的特点。此外,特浓情在拉里奥哈、圣胡安和萨尔塔产区北部也有种植。
五、知名酒庄
1. 卡氏家族酒庄(Bodega Catena Zapata)
卡氏家族酒庄位于阿根廷的门多萨,是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的《世界顶级葡萄酒及酒庄全书》(Wolrd’s Greatest Wine Estate)一书中唯一收录的南美洲酒庄。酒庄的庄主尼古拉斯·卡帝那(Nicolas Catena)被《醇鉴》(Decanter)杂志评为2009年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
2. 诺顿酒庄(Bodega Norton)
诺顿酒庄由英国人埃德蒙·诺顿爵士(Edmund James Palmer Norton)于1895年创建。1989年,奥地利商人、施华洛士奇水晶王国的拥有者朗格斯先生(Gernot Langes-Swarovski)成功地收购了该酒庄。2006年,诺顿酒庄被美国权威杂志《葡萄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评为全球最好的20家酒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