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原为满族人穿的长袍。由于满族被称为旗人,因而这种长袍也就被称为旗袍。最初,这种旗袍不分男女老少,同一款式,只按季节分为单、夹、皮三种。其款式为:右衽大襟,直身式,圆领,下摆有直筒,左右开叉及四面开叉,镶石青色领袖边,长袖接马蹄形袖端。这种款式,是为满足满族人骑射生活需要而设计的。清王朝统一全国后,于顺治二年(1645年)下达剃发易服政令,逼迫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旗服饰。但是,由于汉文化的影响,也由于满人骑射生活方式的改变,旗袍的款式和用料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妇女的旗袍变化尤为显着,马蹄袖被改去,袖口渐渐由窄变宽至8寸至1尺;领口、衣襟及袖端边缘等处都镶绣着花纹,甚至旗袍满身都绣有当时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图案,做工越来越细,旗袍也越来越俏丽。于是苏绣旗袍也应运而生了。
苏州是苏绣的发源地,也是丝绸的盛产地,刺绣、缂丝、织造等无不精美绝伦。因此从元代至正年间起,朝廷便在苏州建立织造局,将苏州作为织绣宫廷服饰的基地。之后,虽然朝代变更,但苏州织造局的地位和作用却始终受到历代皇朝的重视,从明代到清代无一例外。清顺治三年(1646年),朝廷在苏州复建总织造局。次年,又在前明朝织造局的旧址上增建机房、染作、绣作等房屋89间,称织造北府,苏州人俗称“北局”。(段本洛,张圻福着:《苏州手工业史》)织造府专门为朝廷制作上至皇太后,下至文武各级官员的服饰,并由朝廷派京官督造,所耗经费非常惊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仅丝织、刺绣工料两项支出白银就达八万余两。运用苏绣技艺制作的旗袍格外光彩照人。根据1966年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十家子村考古发现,清康熙皇帝第三个女儿荣宪公主墓内随葬品中有三件袍服。(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其中一件是吉服龙袍,二件是常服苏绣旗袍。这二件绣满精美图案的旗袍虽然陪葬二、三百年,却依然光彩熠熠,亮丽如新。其款式与现代的旗袍差别很大;除了右衽用的纽扣相同外,其款式象是上狭下宽的连衫裙。旗袍刺绣图案内容十分丰富。其中1件的前身及两袖头绣花瓶、鸟、壶、宝鼎等;胸前绣宝鼎、烟壶、果盘,间有螃蟹;下缘绣爵、鼎、如意、宝剑等。后身下缘绣狮子、如意、鼎、书画等,一轴画上绣花卉,并用黑色丝线绣“夏日画”三字,另一轴画上则绣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并绣有书画收藏戳记三枚。另一件旗袍款通身绣的是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竞相飞舞,其间以花卉、彩云点缀,下缘绣山水,山水间又绣有吉祥宝物。胸前及背后各有两只大蝶相向飞舞,形成直径26厘米的圆形图案。(王维堤着《衣冠古国》)这两件旗袍充分显示了荣宪公主的尊贵气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康熙女儿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在民间,清代初期一般妇女的服饰都比较朴素,而到了清代中期就较为繁褥了。道光朝以后,流行一种叫作氅衣的长便装。这种长可掩足的罩衣,形体宽大,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大开襟,袖宽而短,并镶接二层至三层不同颜色的衬袖,领襟、裙摆均镶有几道花边,左右腋下开裙上端以花边组成如意纹饰。氅衣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开始只是满族妇女穿着,后来各阶层妇女都纷纷仿效,广泛流行。更重要的是这种服饰对苏绣旗袍的演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清代中期刻印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簪花舞蹈图》、《母子图》等作品中,见到当时闺阁女子穿的旗袍衣袖宽大,领、袖、襟、摆等处都镶绣着精美的如意花边图纹,十分华丽动人。到了咸丰、同治年间,苏州妇女的服饰更是追求新时离奇,旗袍款式多种多样,有琵琶襟、大襟、对襟等,在装饰工艺上,有绣花、印花或盘金间绣,镶滚之费更是成倍增长,有的旗袍的镶滚面积就占去整件衣服的四成,可谓不惜功本,至使江苏巡抚不得不颁布训俗条约,对苏州地区的风俗衣饰加以制约。至光绪、宣统年间,旗袍又有了变化:衣袖变小而短,上衣也缩短了一些,衣领却逐渐加高,但袖口的镶绣仍然较阔,第二道双重镶则缩小了些。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一些现存的清代民间苏绣旗袍绣片实物见到:当时的旗袍多以质地优良的各色软缎为面料,刺绣纹样一般以花卉,吉祥题材为主,色彩秀丽雅洁,绣面平薄细匀光亮,针法有套针,施针,擞和针、戳纱、盘金等,做工相当精细。
辛亥革命后,由于受到外来西洋服饰的影响,旗袍的腰身开始收紧,衣领从1寸加高到2寸。至三十年代,旗袍更加盛行,此时的旗袍吸收西方裁剪的优点,使女性的胸部,腰际曲线得到充分的显示,大襟的式样更为多样,如一字襟,双大襟、斜大襟等。进入40年代后,旗袍省去繁杂的装饰,因而显得简洁,轻便、适体,一年四季都可穿着,其款式有单、有夹、有棉;有长袖、短袖、无袖;有低领、高领、无领;还有硬领、软领、直角领、圆角领等;在用料上有绸缎、有棉绸、士林布等;有绣花的,也有无绣的。
新中国成立后,旗袍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穿着旗袍的中国妇女更能显示东方女子的庄重、秀美、典雅、娴静,就连东南亚各国乃至欧美等国家的妇女也爱上了旗袍。而精美秀丽的苏绣旗袍更受到各国妇女的喜爱。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苏绣旗袍开始出口海外。其面料为精选的优质软缎、素绉缎,刺绣图案亦丰富多样,如月季、牡丹、凤凰、梅、兰、竹、菊等,一般多布局在前胸、领口、袖边,所用针法有散套、施针、打籽等,针法活泼、绣工精细、色彩雅洁。一些高档的苏绣旗袍还在刺绣图案上镶嵌五彩缤纷的珠子及闪闪发光的水钻,更使旗袍显得雍容华贵,华丽非凡。在款式上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新,如在大襟上既有斜襟,琵琶襟,双开襟,还有弯襟。1989年,苏州刺绣厂设计绣制的一件旗袍在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金牌奖。这是一件以粉红色的软缎为面料绣制的超长旗袍,前身精绣了一只昂首而立的孔雀,其头在胸前,而雀身及其五彩翎毛尾巴一直延伸到旗袍的下缘。孔雀色彩艳丽而不俗,羽毛丰富,层次清晰、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至使观众无不称赞其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苏绣旗袍受到了崇尚时代新潮的年青女子的追捧,常将刺绣精美的旗袍作为婚礼及庆典上的礼服。可以相信,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苏绣旗袍,今后还会有更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