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防疫管控全面放开至今短短一个月,身边已有80%~90%的人都经历感染。面对病毒的感染,有的人像普通感冒轻松扛过去,有的人高烧疼痛难忍,也有的人因自身基础性病而生命垂危,这就是个人身体免疫力不同的表现。
许多人 “阳康”身体未完全恢复,奥密克戎进化分株病毒已经出现。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
面对新毒株,人们不再惧怕感染新冠,而是担心是否二次感染,二次感染症状会不会更加严重,体内病毒能否清理干净。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发展以及愈后,都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好坏密切相关,机体要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清理干净,依靠的是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成为预防二次感染或者感染后尽快自我修复的重要任务。
提高免疫力,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了蛋白质功能证据研究决定, 将蛋白质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推荐的保健功能为增强免疫力。研究发现,蛋白质与提高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各个免提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如免疫系统里的常备军——白血球和淋巴细胞的主要构成就是蛋白质。机体在制造干扰素时也需要用蛋白质作为原料,当机体内蛋白质不足时,干扰素的合成就无法完成了。[1]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抗病毒,营养先行!
临床试验证明:口服小分子肽加快新冠患者恢复
2021年,中国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医护团队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食物与营养》上发表了科研论文《小分子肽口服营养补充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首次公开报道了小分子肽口服营养补充剂在新冠肺炎临床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新冠患者口服小分子肽产品营养补充后,能快速改善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的营养状态,更显著地下降炎症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免疫力呈现高度改善。患者服用小分子肽产品营养补充后,比蛋白型产品营养状况改善更为迅速和明显[2]。
小分子肽100%吸收,有效吸收营养和排泄毒素
补充营养产品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吸收!《小分子肽口服营养补充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中提到:由于小分子肽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可快速透过小肠黏膜吸收而不需要再次消化,也不需要耗费能量,具有100%吸收的特点。小分子肽能直接渗透进入细胞,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达到有效吸收营养和排泄毒素的功效[2]。
大量国内外研究全方位证实:小分子大豆肽能够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它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发病率,并具有抗肿瘤功能。
后疫情时代,新冠病毒不断进化新毒株,仅依靠饮食补充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养成每天喝小分子肽补充营养,是有效提高免疫力的智慧之选。如何衡量一款好的小分子肽?原料来源、分子量大小、配方纯净度至关重要。原料决定了小分子肽的氨基酸组成是否更合理,分子量决定了小分子肽的吸收,配方足够纯净才能更安全。
益品达健小分子大豆肽粉,优质营养提高免疫力
以这三点为标准搜罗市面上的小分子肽,特别关注到益品达健的小分子大豆肽粉,选择北方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是谷类食物的4~5倍。大豆肽富含22种氨基酸,其中包含9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更合理,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可以增加人体重要免疫器官-胸腺的体积和健康程度,增强免疫力;谷氨酸可以产生免疫细胞,击退病毒。[3]20世纪90年代,欧共体确认大豆蛋白为无胆固醇、低热量、高蛋白的完全营养食品,具有动物蛋白不具备的优点,中老年人群也可放心食用。
据悉,益品达健做肽营养已经有18年,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团队、原料生产车间和十万级GMP洁净车间,自主研发的肽核心技术——蛋白生物酶解法是目前行业主流技术,经过该技术酶解得到的小分子大豆肽粉是经过分子量≤1000Da,分子量更小,吸收更好,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而直接吃大豆蛋白或者大豆,分子量大,能够真正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很少。
更难得的是这款大豆肽是纯肽唯一成分,不添加其他成分,蛋白质含量高达93.5%,0脂肪0碳水,天然安全,非常适合当下人们健康的生活追求。
科学提升免疫力,并非一日之功,坚持口服小分子肽补充营养之余,也要注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保持强大的免疫力;同时做好日常防疫准则,打疫苗,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1] 陈婷. 人体免疫力与营养均衡[J]. 饮食保健,2017,4(17):319-320.
[2] 黄婷婷,严彩红,王玲,等. 小分子肽口服营养补充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27(3):76-80. DOI:10.3969/j.issn.1006-9577.2021.03.016.
[3]迟玉杰 等.大豆蛋白质加工新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