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出正月都是年,春节期间,河南春晚又又又一次出圈了,尤其是国风歌曲《天下安康》,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已经单曲循环起来了。流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音乐,以“融合国风”的形式,让传统中医药文化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说到中医药文化,那咱们河南可是有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那就是医圣张仲景。
正月十八适逢张仲景诞辰,仲景宛西制药每年都会组织祈福活动,人们通过盛典来缅怀先圣、祈福安康。而今年的祈福活动,仲景宛西制药为我们带来了新玩法,一起来看一看吧!
线上祈福开启2022仲景健康节
带你一起养出好体质
在河南南阳仲景故里医圣祠、医圣山,每年都会有一场庄严隆重的祈福仪式,敬花篮、敬沉香、敬优质药材,更是有舞龙舞狮和戏剧表演,通过多种形式的盛典来纪念张仲景,也将对健康的期盼和祈福融入其中。
张仲景诞辰祈福很早就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名录,仲景宛西制药每年都会组织祈福活动,更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身着汉服打卡,近距离感受传统的中医药文化。
考虑到疫情,仲景宛西制药今年还带来了“拜托啦医圣”线上祈福活动,用超有趣的线上祈福玩法,带你开启“2022春季仲景健康节”,实现“好体质,养起来”!
动动手指就能把寄托大家对健康的期盼,也用更时兴的方式,把中医药文化的健康理念带入到生活中去,年轻人爱看的创新传承被仲景宛西制药拿捏的十分到位。
乱世中诞生的“医圣”
穿越千年的健康“守护神”
关于医圣的故事,小时候听长辈们讲过许多,那时候只是感觉精彩有趣,直到现在长大了才发现,原来医圣不只是故事,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①、千年药方的古今对话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疫情,防疫已经变成了常态化,而中国的防疫成果那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就连冬奥会外媒都在感慨中国“清零”,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医药也在疫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受历代医学家推崇,至今仍是中医临床治疗准则。不仅如此,就连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推荐治疗方,“清肺排毒汤”处方都源于《伤寒论》。
这穿越古今的医学对话,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疫情之下的医圣精神
经历疫情的郑州,让我们见证了太多的感人瞬间。
在风雪之中为大家采集核酸的大白,忙碌的身影感动了许多人。让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崇敬。
都说自古以来医者仁心,史载张仲景被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虽身居要职,却敢于打破阶层观念为百姓诊病。公务繁忙时,他就直接在府衙大堂问诊开药。后来病人太多,他就定于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大堂上专门诊病,被百姓成为“坐堂医生”。后世“坐堂医”、中医“堂”,皆由而来。
虽然时空不同,但是医圣的精神永远在医务工作者心中。
③、药方也能变美食
除了在医学和疫情方面的贡献,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过年期间相信大家一定没离开饺子吧,那你知道其实饺子竟然来自于张仲景的药方中吗?
相传,在古时候百姓穷苦,到了冬日常冻烂耳朵,张仲景便在冬至这最冷的一天舍药,将羊肉和驱寒药材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模样,煮熟和面汤同服,吃完可使浑身血脉通畅,两耳变暖。
因为这种药有驱寒功效,形状像耳朵,于是有了“祛寒娇耳汤”的名字,后来就演化了各种形状和馅料丰富的饺子。我们现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是不是涨知识啦!
传承千年经方
用好药材做放心药
随着人民对于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挖掘弘扬中医
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仲景宛西制药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在文化传承之外,坚持传承经典名方,用现代科技,造仲景名药。
坚守“药材好、药才好”理念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方庄村的仲景宛西制药山茱萸药材基地,总面积2000 亩,地处秦岭余脉、伏牛山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天然药库”,《本草纲目》中记载的 1800 多种中药材,在仲景百草园里就能找到 1328 种。这也是仲景宛西制药坚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底气。
科技创新提升中医药制造
除了好药材之外,仲景宛西制药也与时俱进,不仅优化了中药的服用方式,升级浓缩丸剂型,崩解快、易吸收、服用方便,贴近大家的生活节奏,让大家对中药更容易接受。还制定了涉及中药材种植、仓储、质量研究等一系列的制药标准和规范,把全流程可控制和全程可追溯的理念贯穿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中药现代化,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中药。
如何传承好仲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现代化,仲景宛西制药脚步不停,正在不断前行!
最近几年随着疫情的影响,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频繁出圈,中医药文化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仲景宛西制药就好像一个窗口,将我们和中医药文化串联。这次的线上祈福更是紧跟潮流,用超有趣的方式将医圣文化展现在我们眼前,还在等什么,现在就一起来祈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