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共同打造的“东西融汇-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正式启幕。展览以建构新的视角及叙事方式为追求,联合来自七个国家的十余家博物馆及收藏机构进行展出,其中包括荷兰国立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等。卡地亚典藏作为借展方之一,共有三件藏品参展其中。
展览主题为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展现中西碰撞下珍宝艺术的交融与重塑。这场自大航海时代展开的探索之旅,对中国瓷器如何到达欧洲并记录中西贸易的展开进行探究,同时讲述了贸易之外的中西交流史以及中西方瓷器在超过500年历史中的碰撞与融合。此次展览中,卡地亚典藏的三件藏品:粉彩镂空人物故事图香笼改装台式烟盒、珊瑚红釉水盂改装墨水瓶、庭院仕女图化妆盒中出现在 “中西交融”章节的欧洲镶嵌中国瓷器部分,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瓷器如何融入西方,如何被加以改装、组合,以适应西方的审美与器用需求,及由此带来的创新与融合。
展讯:
东西融汇-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
时间:2021.10.29—2022.1.16
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Pierre Rainero)先生表示: “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此次展览,能够与众多珍贵的亚洲艺术收藏品同场展出,是对卡地亚典藏的最佳认可。被挑选参展的藏品展示了卡地亚与中国的深厚渊源,对品牌而言,中国文化及其诠释世界的独特方式始终是激发品牌创作的无限灵感。”
粉彩镂空人物故事图香笼改装台式烟盒,在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同类型香笼。20 世纪初,以东方风格为灵感的设计再度复兴。在此风潮下,卡地亚收集了各式各样从珠宝、器物作为“素材”储备,其中包括来自波斯、印度、中国和埃及的古代及当代艺术作品,并将其融入新的设计当中,与欧洲 18 世纪的器物改装方式一脉相承,此件镶嵌的中式屋顶与题材呼应,更彰显对东方趣味的理解。
根据人物场景,烟盒顶部的粉彩人物图表现为《西厢记》故事终章“衣锦还乡”:新科状元登门提亲,终成眷属。画面直接选取了张生入府见崔老夫人的构图,以符合器物的长方样式。故宫博物院亦有一件《西厢记》题材的四面镂空长方香笼。自古以来,与《西厢记》有关的创作常见于版刻书籍、年画、瓷绘和雕刻等处。而瓷器便是《西厢记》最早传入欧洲的媒介,是中国故事最佳的承载。
粉彩镂空人物故事图香笼改装台式烟盒,1927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清乾隆(1736–1795)
高 8 厘米,长 21.3 厘米,宽 11 厘米
卡地亚典藏
珊瑚红釉水盂改装墨水瓶,由一件雍正珊瑚红釉水盂改装而成,一周围绕四组金制寿字装饰,每组寿字上下呼应,上与口沿相连,下连底座,并与木雕合为团寿形式。水盂是中国文人珍爱的文房用具,而改装后的水盂变作墨水瓶,同样作为文具,更妙用了经典吉祥的寿字纹饰,体现了对彼此文化的深入理解。
珊瑚红釉水盂改装墨水瓶,1927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清雍正(1723–1735)
高 9.15 厘米,口径 6.3 厘米
卡地亚典藏
化妆盒创作于1928 年,内设化妆镜面,各种珍石宝玉镶嵌成盒盖上的画面。有趣的是,从画稿和记录看,这件卡地亚工作坊制作的图样正来自其当时掌门人路易·卡地亚私人收藏的一件康熙五彩瓷盘。 中国瓷器与西方工艺的互动悠远又多样,从镶嵌加装到重绘赋彩,从改造器用到拆解拼配。这件中国风格化妆盒虽不是瓷器,却又展现出瓷器对设计审美持续性的启发。
庭院仕女图化妆盒,1928年
高 1.6 厘米,长 10 厘米,宽 5.8 厘米
卡地亚典藏
此次展览并非卡地亚典藏与上海博物馆首次结缘。早在2004年,作为中法文化交流年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卡地亚典藏便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卡地亚艺术珍宝展”。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展览,共有300余件珠宝首饰、时钟及珍稀藏品进行展出。而本次借展于上海博物馆的三件藏品,也曾在2009年“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中与中国观众见面,展现了卡地亚典藏与中国文化与艺术持续不断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