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奕龙后来引为自豪的,是荔枝(原荔枝FM)连续N年推出摇滚主题的致敬T恤,而不对外发售。作为音频领域最早的创业公司之一,荔枝自2013年创立至今,先后为六支/位摇滚乐队或摇滚明星,制作过致敬T恤。从拥有世上最壮观演出场景的Pink Floyd,到孤独无出路的Nirvana,收尽世间好声音。
今年加入这个序列的是David Bowie。
「没有人比他活得更像闪电,离开地球后,他拥有了自己的星群。」最近,荔枝在官方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评述David Bowie。
在他去世三日后,比利时一家隶属于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天文台,便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组含有七颗星星的星群,其形状是1973年《Aladdin Sane》专辑封面上,那道经典的闪电。
T恤灵感源自David Bowie标志性的闪电妆容
荔枝这一次选定的主角,有点打破过往5年的规则。因为,即便在David Bowie去世超过两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很难用一言蔽之的方式去定义他。这个如一颗微尘漂浮着的孤独星球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他最近一次进入全球视野,是在今年2月初:SpaceX用重型猎鹰火箭把一辆樱红色的特斯拉送上天,背景音乐选用他的《Space Oddity》,准备在太空单曲循环10亿年。
唯有在具体的事件框架里,David Bowie才可能被准确定义。他的这首成名曲,帮助人类完成了一次浪漫极限的发射行为。野孩子乐队的主创张玮玮说,这一天「才真的像是21世纪的一天」。
时隔半年,荔枝的这件致敬T恤,也会成功唤醒那些曾经、正在被David Bowie影响的人对发射事件的记忆,并将TA们的注意力吸引、集中到荔枝身上来。
这一次,荔枝也用T恤,将自己的品牌与发射事件,乃至与David Bowie的所有形容词绑定在一起:自由、浪漫、不断革新,在慵常生活的松软地面上,获得一种拔地而起的力量。
这些字句,大体上吻合于摇滚的意义,也与荔枝的品牌理念大致重合。而一家企业的品牌,往往是由创始人的气质决定。
当你听说荔枝的创始人赖奕龙的故事时,你会明白,他在荔枝的品牌和氛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在近距离观察后,你会发现,他甚至具有这个时代业已消失的一些特质:谦和、腼腆。
荔枝创始人&CEO赖奕龙
毕竟,我们见过太多创始人&CEO,熟稔于在各种大场面里你来我往,开着各种颜色的玩笑。或在最初时,用情怀和故事,圈钱又圈人。
赖奕龙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最早曾是文艺青年,1999年时以电台DJ的身份组织过一场摇滚音乐会。
在2013年创办荔枝、挖掘普通人的声音才华之前,他惯于在东莞的夜宵摊上和农民工拼酒,也认真地觉得富士康的「十六连跳」是一件与自己有关的事,自己有责任让千千万万生活在精神孤岛上的农民工更快乐。
在九死一生的创业战场上,你很难说他是绝无仅有的,但绝对是凤毛麟角。制作摇滚T恤,「向伟大和经典的声音致敬」,毫无疑问是他的主意。而从青年时代就一直「站在普通人这一边」的他,也相信高手在民间,荔枝可以也应该成为一个让普通人凭借声音才华,过上更好生活的平台。
准确地说,声音并不是才华,而是一种引发人与人情感流动和交互的能量。在契诃夫笔下那种日常生活的洪流中,人类一直在探寻精神出路,有些人能够被声音抚慰,有些声音值得为更多人留存。
而荔枝,刚好是这样一个地方。在所有关于它的故事中,我最喜欢这一个:2016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骤然离世后,他的妻子到荔枝来,当面向赖奕龙致谢。后者得知,张锐生前一直在荔枝上翻唱别人或是录制自己写的歌。张锐的妻子说,女儿长大后,上荔枝来听听父亲的声音,那会是一种安慰。
所以,荔枝的品牌是什么?是一脉相承的摇滚精神?是一个去FM之后以语音直播为主打的音频平台?都不尽然,就像你不能只用「摇滚巨星」去定义David Bowie。
荔枝是一个试图用好声音,让所有人一起产生共情的社区。而我们知道,在所有的情感生成逻辑里,共情是最势不可挡的。顺着这个逻辑,今年的这款致敬T恤,更像是荔枝发出的一声召集令,一个接头暗号,让那些共情于David Bowie的迷幻声线、人生态度、进而持有相同价值观的「自己人」团结在一起。
这六年的六款T恤,与其说是荔枝品牌的一部分,更不如说是价值观的一部分:向一切让人类产生共情的声音致敬,包括Pink Floyd、Nirvana、David Bowie,也包括平台上正在交流的主播和听众。
荔枝之所以出现,并得以趟过所谓的资本寒冬,根源就在于价值观。
神秘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家企业忽然横空出世短期爆发,背后一定有其商业规律,或是站上风口,或有模式创新,或是创始人一人独当的胜利。但一家企业如果长久存在,生命力如不死鸟般顽强,那背后一定是价值观的胜利。唯有价值观的胜利,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价值观的背后,则是方法论。荔枝最显性的方法论,是坚持UGC模式:FM时代,是通过UGC,让人人都成为主播,互相抱团取暖;去FM主打语音直播后,则是通过UGC,保证主播和听众的粘性,避免折耗于对顶级IP和版权的争夺。
这让它成为业内的一个独特存在。倒推回去,追根溯源,你会发现这一切早在赖奕龙做DJ、在他和农民工兄弟喝酒吹牛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下来。
一家企业将自己的优势和偏好发挥到极致,也许就会走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就像David Bowie,他的「商业模式」就是百变多样,做各种各样的自己。这是我们熟悉的一碗鸡汤,但少有人真正做到。
今时今日,荔枝的语音直播、声音互动已经成为重要的营收来源,月入一个小目标,实现了规模化盈利。
但真正有趣的,是荔枝六年以来使用的那些隐性的方法论——做一些「不重要」的、闲来一笔、旁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比如做六款T恤,对外不公开发售、只为员工解决夏天的穿衣难题),或者由创始人说一些和业务、资本、利润无关的话。这些,才直观地透露着这家企业的底色。尤其当这样的事情年复一年发生时,更是如此。
因此,荔枝的最大的悬念是:下一年,它会为T恤选择哪一支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