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艺术,右手科技:为什么大多数能人可以二者兼得?

大马
大马
2018-04-25 16:24:02
来源:风尚中国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科技和艺术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无法分割的。”也有人说,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就像人的大脑,左脑负责逻辑与理性,而右脑则是情感与创造的指挥官,一个人只有左右脑同时发展,才能取得成就。

不管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还是迅猛发展的现代,都有那么一些人,将这两者的能量融汇贯通发挥到了极致。

在创作直升机设计草图时,他抽空画了一副30亿的画

半年前,画作《救世主》在佳士得纽约拍出了4.5亿美元的天价,而创作者达芬奇,就是被人称为“穿越而来的神级人物”。关于他的故事除了课本上著名的“画鸡蛋”之外,从医学上来说,他是第一个画出人体骨骼和子宫胎盘的人;从军事上来说,他是第一个创作出了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艇、滑翔机和直升机;从物理学上来说,是他最早开始了物体之间的摩擦学理论的研究,并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

在很多人眼中“达芬奇”三个字,就是科技与艺术结合到极致的见证。

第一个画出月亮的人,是物理学家

和达芬奇不同的是,大家脑海中的伽利略应该是一位“严谨”、“理性”的物理学家,从比萨斜塔上扔下的两个铁球到现在还影响着初学物理的孩子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伽利略除了在物理上的成就外,在绘画上也颇有心得,也正是因为有了绘画的基础,让他对光影的捕捉异常敏感细微,才有助于他观察月球时,发现了“地球反照”(Earthshine)现象,并亲手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月面图。

“当理科生拿起画笔,那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或许这个说法有些过于夸大,但是用来描述伽利略的经历却再合适不过了,从数学到物理,再到天文学,艺术的能量总是在他的成就里如影随形。

让艺术中心充满未来科技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对世界的探索成果,他们或用画作的形式、雕塑的形式亦或音乐的形式与世人传递着自己的观念。

现代社会中,我们要求专业化,很难找到一些左脑跟右脑同样发达的人。但把”科技”和‘艺术’结合的,还是有可能的。

上海K11不久前开幕的赵洋画展上,这幅“对称的人”因其别具“赵洋”特色的画风与构图引起了众多人欣赏与围观,而就在大家猜测作者用意的同时,K11掌门人郑志刚的虚拟形象“凭空”出现,为游客带来的充满科技感的“讲解”。

这种“科技”+“艺术”的形式,是这企业家在K11购物艺术中心“原创”的最新潮流,利用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bEN技术将整个画展变成了科技十足的未来空间,在人们在欣赏画作或者艺术品时,“郑志刚”的虚拟人像随时会出现为游客讲解详细信息。就像《头号玩家》中的韦德被全息投影技术“抓”到办公室里的情节那样,只要游客站在作品的某个地方就能直接把郑志刚“抓”到眼前,现场讲解。

曾经在很多人心中,理性的科技与感性的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然而今天郑志刚创新的把“艺术”与“科技”相结合,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两者相加的魅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回归初心的探索,也是向大众传递,虽然如今科技发展迅猛,但是艺术也总是如影随形。正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言:"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开,却终有一日在山顶汇合。”

关注@Adrian郑志刚 和  @上海K11,发现更多科技结合艺术的美妙。

免责声明
标签:郑志刚    上海K11    赵洋画展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