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华萌基金创始人、TCL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魏雪接受了《嘉人》的采访。一个曾经的独身主义者以及工作狂,如今认为家庭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重心,用心做起妈妈,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日常。她有着对理想妈妈的建构,做孩子的朋友,并教会他帮助他人。也许有人认为事业有成的女性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家庭是浪费,她认为这样也许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少了,但是价值一定会转化到孩子身上,伴随孩子向有益的方向成长。
《嘉人》2016年12月刊专访原文:
四十岁之前,魏雪是个坚定的独身主义者,以及工作狂。从日本上智大学、美国杨伯翰大学毕业回国,1997年执掌了中国第一家日系公关公司——中国普乐普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且在社会事务领域也并不逊色: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亚洲女性发展协会会长……
四年前,因为“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她将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经营权及大部分股份转让,从北京搬到丈夫工作所在的深圳,专注照顾两个孩子。魏雪不是没有摇摆过,尤其目睹原来齐头并进的好友取得了更高的业绩,但孩子的日渐成长亦让她日渐清晰,“不愿意放手的东西现在愿意放手了。”这点柔软框住了心里的火苗。父母、丈夫都惊讶,原先那么“独”的一个人,怎么照顾起孩子来这么仔细?
家里请了保姆,但魏雪自己带孩子入睡。她说孩子晚上容易流鼻血,在一个房间里可以及时处理,她不能忍受“等着保姆敲门告知,隔上三五分钟才来到孩子身边”,“我希望每一件事情都能立即给他们回应。”
对孩子的日常安排,她的详尽让人不得不归功于“职业病”:1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起床、吃早餐、上早教,哪段时间该听音乐、做运动,流程一丝不苟。早晨送孩子去幼儿园,待到中午亲手装好他们的午餐,闲时自己送,忙时请保姆代送。这样并不能多见孩子一次,但孩子会知道“我们的饭盒是妈妈亲手装的,想吃什么,早上妈妈都是问过我的。”即使在商学院上课的日子,她也一边听课一边写食单,短信告知保姆三餐的安排,细化到牛奶、菜、肉的种类和比例。“从出生到现在,孩子穿的用的,每一件都是我买的。”
孩子难免撒娇,未必凡事听从安排,这时,在职场行之有效的谈判策略就派上用场了。譬如孩子咳嗽,不愿喝药,魏雪会慢条斯理地告诉他:咱们有约定,一周吃一次冰激凌。但如果你不喝药,咳嗽就不能好,这周就不能吃冰激凌,你选择哪个?孩子权衡利弊,也就心甘情愿地喝了。这很难完全说是成人世界的规则,但绝对是魏雪二十余年职业生涯的经验转移。对孩子而言,母亲的习惯、状态都是他们观察与模仿的对象。魏雪按时作息,从不睡懒觉,孩子也如此,无论是假期还是工作日,九点睡觉,早晨按时起床。
魏雪对自己有一个理想妈妈的形象建构。这个建构里包括:孩子认为妈妈是可以沟通的、可以为友的;孩子也知道妈妈不仅在尽力照顾好家人,而且有能力去帮助更多人。
目前魏雪有三成精力放在社会事务上,担任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以及打理自己家族的华萌基金。前者主要帮助乡村教师,后者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高中生继续学业;她称之为“小而美的慈善项目”。基金会的事务繁杂,也需要出差,但魏雪给自己立了“规矩”:一个月最多出差8-12天,一次不超过4天。她去山区看望贫困学生,拍了照片、视频给两个孩子看,告诉他们:这是妈妈资助的小朋友。为什么资助他们?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钱供他们上学。他们的父母不工作吗?他们想工作,却不一定能得到工作机会。这样的问答,重复多次。四五岁的孩子还很难理解什么是公益,“但他们会有一个概念,每个人都要做事,目的不仅仅是养活自己,还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高学历女性成为全职妈妈,常常被认为是资源浪费,但魏雪说“你创造的社会价值可能减少了,但你的价值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你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在十几年后显现出来,他会更有可能长成一个特别丰盈的孩子。”而你最好的状态应当是“回归家庭是选择,而非被迫。”
魏雪欣喜于看到自己的孩子心态轻松,不紧张,懂得分享,这是妈妈的陪伴带来的。和孩子玩沙子、讲故事时,她不碰工作,不接手机,等他们晚上九十点入睡,之后才是独处或工作时间;每晚魏雪都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若是出差,就在荔枝FM上提前录好,定时放给孩子听……当孩子得到了足够多的关注和爱,“他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对人的信任,懂得与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而不必担心会失去。”
在魏雪看来,陪伴孩子的受益方并不只是孩子,她从中得到的幸福感无可比拟。孩子慢慢长大,她会说“趁现在还抱得动,我多抱抱你。”孩子反问“妈妈,是不是我越长越大,你就越长越小了?”她回答“是你越来越高,而妈妈越来越老。”孩子接下来说的一句话让她觉得甜极了:“他就说,妈妈你老了,我就背着你走。”
类似的高甜时刻魏雪一口气能说出好几个。她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孩子的成长,庆幸孩子回想童年,都有她的身影。朝九晚五的职场妈妈能享受类似时刻吗?也许有,但魏雪说:“你之所以认为自己没有错过很多,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白天你不在他们身边,错过的东西有多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