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机芯制作难、维修更难
到底什么尺寸才是超薄机芯的标准?目前并没有一个制式的规格。笔者自定义了一个标准,相信这是比较合理而且是各品牌可以接受的数字:手动上炼机芯为2mm以内,自动上炼机芯在3mm之内, 而石英机芯则在1mm之内。机芯要做得纤细, 从整枚机芯的设计开始就需全盘考虑,如发条盒及发条的宽度, 一直到齿轮、擒纵结构, 再到上炼系统, 还有与面盘、指针的配合等。既然是薄型机芯,当然表壳也是属于超薄型设计, 所需考虑的层面极为广泛, 也就是说它的制作难度很高,并非一般表厂可以轻易完成。
伯爵Altiplano系列超薄腕表搭载1208P超薄自动上炼机芯
超薄机芯制作艰难,相对在维修的技术上也比一般规格机芯更高深,尤其是在组装及调校的技巧上。超薄机芯虽然具有高超的工艺技术,不过笔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超薄机芯的制作其实是自找麻烦。请问以一枚手上炼机芯为例,2mm及2.5mm薄型机芯装入表壳后佩戴在手腕上可以感觉它的不同吗?薄型机芯的精密度极高,稍有撞击可能会伤及轮系,因为它的齿轮较细薄,齿轮轴心也比较短,禁不起较大的碰撞,因此故障率自然偏高。超薄机芯一定要搭配薄型表壳,否则就毫无意义,太薄的表壳设计就必须牺牲防水的性能,甚至连龙芯直径也要缩小,每天的上炼动作可能也会减损其耐用性,这些都是超薄机芯的致命伤。因此既要超薄,就须放弃耐用的优点,两者很难取舍。就长远的角度来看,薄型机芯保修不易,耐操性不足,可能影响机件的运作或失去准确度。正常厚度的机芯则较无此问题,如何抉择只有靠使用者的智能了。
六零年代PIAGET 12P为全球第一只量产而且是最薄的微型自动盘机芯,厚度仅2.35mm,这项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PIAGET复刻12P机芯
2010年的SIHH表展,PIAGET复刻了12P机芯,VC则推出搭载1003机芯的超薄表款,这两枚机芯在当年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12P在1960年推出,以五零年代的自动表厚度大都在5-6mm来看,厚仅2.35mm的12P确实有其特色。第一代的12P采用螺丝摆轮,振动频率为19800次,第二代则采用环形摆轮,震频为21600次。12P以双向上炼的四分之一微型自动盘为上炼机制,为了快速及顺畅达到上炼效能,自动盘以比重较大的24K金为材质,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在六零年代很罕见以纯金为自动盘的材质,即使PP也只有18K金,超薄、高贵与尊荣让PIAGET相当风光。不过12P的设计也有其缺点,它的自动盘轴承采用轴心式而非加装小钢珠的滚珠轴承(Ball Bearings),纯金的自动盘让轴心无法承受,渐渐有了磨损,而过重的小自动盘则会有晃动的现象,这大概是唯一的缺失。另外,只有时、分针显示,少了秒针,无法目睹指针的运行及时间的流逝,这是大部份消费者所在意的设计, 但为了超薄必须舍弃某些性能。
伯爵1208P超薄自动上炼机芯
今年复刻的1208P机芯厚度依然为2.35mm,但已改善了早期的缺憾,采用滚珠轴承和22K金自动盘。不过机芯的微调机制则只采用了最普通的快慢针设计,以PIAGET这种大品牌,令人有些失望,最起码也要搭配螺纹微调系统。1 9 7 7 年PP推出Ca l . 2 4 0 , 厚度2 . 4mm。这枚同样采用微型自动盘的超薄自动表一直沿用至今, 仍是PP最主力的薄型机种。不但用在两根指针表款, 也搭载了万年历机制。超过三十年的淬炼, 表现称职。2 4 0 虽为单向上炼设计,但2 2K自动盘的重量与上炼机制搭配得宜, 上炼效能极佳, 是相当优质的薄型自动机芯。
Cal. 240为目前PP的主力自动机芯,厚度为 2.4mm,虽为单向上炼,但上炼效能良好。
1996年,Chopard 1.96的问世将四分之一微型自动盘机芯推向制表的高峰。这枚全新开发的机芯厚度为3 . 3mm, 超过笔者认定的3mm超薄机芯的厚度,但却有其他超薄机芯所没有的双层游丝,极少有的微型自动盘双向上炼性能及鹅颈式微调系统。1.96还具有天文台及日内瓦印记双认证,是一枚非常优质的机芯。只是大部份消费者将Chopard定位在时尚品牌,印象中仅有Happy Diamond,品牌也未全力营销,让Chopard L.U.C拥有日内瓦印记的表款在拍卖会中的成交价低得可怜,品牌价值大打折扣,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