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近日在韩国宣布,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推出《米其林指南首尔版》。韩国将成为全球第27个、亚洲第4个米其林指南发布国家。
轮胎人为何青睐韩国味?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米高-艾利斯(Michael Ellis)表示:“从传统市集到美食餐厅,韩国美食水平是世界级的,我们的美食侦探已经迫不及待要来这里走街串巷,寻找值得推荐的高水平美味。”
米其林韩国总裁Kim Bo-hyung在发布会上说:“韩国的美食文化生机勃勃,极具潜力,全世界都在关注韩国独特的传统美食。”
米其林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地区米其林地图与指南业务代表Bernard Delmas同样表示这本指南将反映韩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希望它能将韩国高品质的餐厅和厨师介绍给世界读者。
依照惯例《米其林指南首尔版》每年将推出修订版,有英文和韩文两种语言版本,此外还有电子版。具体发布日期尚未公布。
米其林指南为啥不来中国大陆
韩国美食世界级?中华小当家表示不服。泡菜、烧烤、拌饭能和八大菜系较量?
先不要一杆子打死中国没有米其林,港澳版早在2009年诞生,从开始的备受争议一步步克服着水土不服,也渐渐成了大陆同胞港澳游爱追的美食指南。中国大陆那些由在国外拥有米其林餐厅的大厨开设或监制菜品的餐厅或是国外米其林餐厅的同名餐厅都不能称之为米其林餐厅。
提起《米其林指南》至今没有对中国大陆地区展开评级的原因,有声音认为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很多好餐厅快速涌现的同时也有可能迅速倒闭或拆迁,而米其林并不愿意自己评选的餐厅快速消失。显然这种说法也有牵强之处,《米其林指南》评选的是毕竟是高水平的优秀餐厅,并非餐饮界的长寿老人。
即便《米其林指南》有朝一日来到中国大陆,想必也会有两派不同的态度。追逐时髦又被各种媒体报道洗脑的都市新贵们或许会奉其为宝典,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去一一摘星;而吃透了中国菜的老饕们首先会质疑美食探子们的西洋舌头是否能吃明白中华美食。
中国的八大菜系就算国人都不一定能认全,更不能指望一百多年历史的《米其林指南》理得清中华饮食的来龙去脉。虽然文化背景的认知缺乏不一定全盘影响口味的体验,但美食侦探的外国人身份势必和本地饕客的美食价值观格格不入。
厨师也是关键。欧洲很多米其林餐厅的老板即大厨,厨师可以彻底展现自己的厨艺才华,餐厅风格得以延续统一。中国大陆大多数餐厅后厨分工极细,厨师很难把餐厅当作尽情释放的个人舞台,因此很难有身披十几颗、甚至二十几颗米其林星星的厨神级人物出现。
《米其林指南》先行推出港澳版本是开拓中国市场的一小步,有朝一日米其林美食侦探们来到内地的街头巷尾寻找好馆子,也是一副有趣景象。
离开欧洲的《米其林指南》影响力有多大?
《米其林指南》诞生于1900年的法国,为那些开车人搜罗了加油站、维修点和旅店等实用信息,免费发放,而当时全法国注册的机动车数量不足3000辆,这本小册子的受众无疑是当时的有钱人。
到了1922年,《米其林指南》不再白给了,一本售价7法郎,算上通货膨胀之类的约合现在的120人民币,不便宜。1926年,《米其林指南》第一次给餐厅授予星星,到1933年,发展出延续至今的一星、二星、三星评级制度。1950年代开始,轮胎人的脚步从法国走向欧洲,现在红宝书形式的《米其林指南》首次诞生。
2006年,《米其林指南》的评选城市范围第一次走出欧洲,出版纽约版指南。2008年推出东京第一本《米其林指南》,首次进入亚洲。
尽管《米其林指南》在欧洲可能被视为餐饮业的最高荣誉,但在亚洲的初期尝试却经历了各种坎坷。例如东京版指南最初的五位美食侦探中两位是日本人,三位来自欧洲,欧洲食探的口味好恶与本地化相差甚远。而这本指南除了在日本当地不讨好,在欧洲也引发不满,西方厨师和美食家认为日本指南评价标准太过松懈,导致东京的星级餐馆数目一下跃居世界第一。
尽管如此,《米其林指南》进入亚洲的脚步没有停歇,8年里覆盖了日本、港澳、新加坡,及未来的韩国。不知道在下一个8年里,是否会推出中国大陆版本,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