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街头的小饭馆中经常会播放一些东北话版的动画片,比如《猫和老鼠》,Tom一边追Jerry 一边放狠话道:“小样,看我不整死你!”可即使这样,哈尔滨人依然觉得他们的普通话是全中国最标准的,甚至强过“北京人儿”。游走在这座城市中,你会发现如此拧巴的事儿还有很多:早在100 年前,哈尔滨便实现了“国际大都市”的“中国梦”,然而到了百年后的今天,它却稳居中国“城市衰落榜”而不见起色;哈尔滨酿出了中国的第一桶啤酒,但如今的哈尔滨人却又甘于忍受工业啤酒的劣质口味;哈尔滨保留有很多优雅的古典风格电影院,有巴洛克式的,有新艺术风格的,也有折中主义风格的,但如今很多都变成了二人转的粗俗舞台……哈尔滨是当今中国最有特色的城市之一,而这种特别感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它的拧巴。
在今年盛夏到来之前,我们派出专门的采访小组赶赴哈尔滨,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为你搜罗这座城市最特别的去处。在我们的推荐中,你会读到很多有关历史的记述,那是因为这座被市民自嘲为“二点五线”的城市早已过了它的黄金时代,在如今庞大而粗鄙的城市体量中,那些随时等待被拆除、被遗忘的历史构成 了难得精致的城市细节。
Line1 中央大街——通江街 新艺术风格的冷饮厅和犹太会堂的音乐会
Line1 中央大街——通江街 新艺术风格的冷饮厅和犹太会堂的音乐会
如果你是城市慢跑爱好者,那么可以穿上跑鞋,从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开始今天的城市漫游。这片沿江绿地以前苏联风格的防洪胜利纪念塔为中心,不仅有松花江上的清风徐徐吹来,还有彩色的俄式度假屋掩映在林荫中,风景优美且富有情调。也许你会习惯性地担心空气污染问题,其实除了烧煤供暖的冬季,哈尔滨的空气质量在其他时候都是不用担心的。
防洪纪念塔正对着的,就是著名的中央大街,街两侧那些巴洛克、文艺复兴、折中主义和新艺术风格的老建筑已尽数被改造成了手机商场、俄罗斯商品城和品牌服装连锁店,只有由“面包石”铺就的石头路还保持着中央大街的原本面貌。
中央大街上最令游客趋之若鹜的,当属马迭尔宾馆(道里区中央大街89 号,0451-84884199),不过大部分游客都只是买上一支如今遍布北上广街头的“马迭尔老冰棍”便一走了之,其实真正感受百年“摩登之味”的地方是在卖冰棍大妈身后的冷饮厅中:在那里买一盒前店后厂、现做现卖的散装雪糕,然后坐在新艺术装饰风格的铁艺冷饮厅中慢慢品尝。
入住马迭尔需要转到建筑后面的宾馆入口,大厅中总是充满了旅游团的喧闹声,曾经的“远东第一饭店”早已丧失了它应有的优雅。
马迭尔宾馆对面是中央大街上的另一家老字号——华梅西餐厅,虽然听到不少关于华梅的恶评,但我们还是去亲身体验了一下,餐食果然很一般,服务态度果然很“国营”。
不过中央大街上俄餐厅并非都是徒有虚名,有两家小店很值得推荐:一是在防洪纪念塔附近的喀秋莎餐厅(中央大街261 号金地宾馆1 楼,13836148098),这家不那么富有异国情调的家常俄餐厅一般只有真正的吃货才会拜访,不过正是因为口味过于地道,有些菜品会感觉不太适合中国式的胃;二是虽然很有名却名不虚传的露西亚餐厅(老店在西头道街,0451-84563207 ;新店在西十道街金安购物中心后面,0451-84611677),作为俄侨后裔,餐馆老板胡泓将对俄侨文化的感情都倾注在了小店当中。
沿着中央大街西侧的任何一条横街,你都可以穿到与其平行的通江街上,大部分游客都懒得走这几步路,这也使得你可以安静地感受一下当年犹太人在这里的生活印记(通过commerce.dbw.cn/ytrzheb, 你可以详细了解到当年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历史)。当年的犹太中心会堂就在通江街的中段,如今这座老会堂在经过重新修缮后已变身为音乐厅(www.lhtyyt.com),每周一、三、五、六的晚上,会堂中都会传出优雅的西洋音乐声。
说到音乐,你要在傍晚时分返回到中央大街上,此时会有老街音乐汇的街头音乐表演(会从5 月15 日一直持续到10 月8 日),虽然表演流于世俗,但还是能让人依稀感受到“东方莫斯科”的城市魅力。
Line2 兆麟街—一曼街 拜占庭穹顶下的如厕和墓地上的游乐场
Line2 兆麟街—一曼街 拜占庭穹顶下的如厕和墓地上的游乐场
和昨天一样,今天的城市漫步也有一个绿色的开始——兆麟公园。这座融合中式园林和俄式建筑的公园,就像当年经常在这里野餐的“白俄”女性一样优雅,除了欣赏公园中形态各异的俄式木桥,你还一定要去趟公用卫生间,公厕由一座拜占庭式的建筑小品改建而成,在男士小便间的上方可以见到高高的圆形穹顶和精巧的天窗,似乎让人在方便之时还能感受到天国之光。
顺着极尽幽静的兆麟街往南走不多远,你就可以看到哈尔滨的城市标志——圣·索菲亚教堂。1932 年教堂落成时,其50 余米高的“洋葱头”曾是这座城市的制高点,可如今在周围高楼大厦的比照下,教堂矮小得就像是个模型。买一张20 元的门票,你便可以在教堂内部见到更多的建筑模型,很多曾经存在于哈尔滨的漂亮建筑如今只剩下了模型,从这点上说,圣·索菲亚教堂还算是幸运的。
同样作为当年修建中东铁路时随军教堂的圣·伊维尔教堂也算得幸运,虽然它绝无仅有的5 个“洋葱头”早已被拆除,但清水红砖的“身躯”还健在,旁边的幼儿园旧址甚至还保留了一幅充满俄罗斯乡村气息的马赛克镶嵌画。教堂不太好找,隐藏于工厂胡同中,最醒目的地标是胡同口的三精肾病医院大楼。
告别宏伟的肾病大楼,往东走不多远,你会见到一座车水马龙的铁桥。虽然交通混乱,但你还是应该在桥上多驻足一会儿。此桥名为霁虹桥,是中东铁路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桥两侧的栏杆上你会见到充满工业浪漫色彩的“齿轮天使”,古埃及方尖碑式的灯柱则以涂金的麦穗为饰。
一过桥,在一幢非常醒目的红黄色调建筑(原中东铁路时期的普育中学,现在是“市三中”)旁,便是一曼街的街口。三角形的街头公园中立有赵一曼像,女英雄面前常年飘荡着“最炫民族风”的嘹亮歌声,公园对面的林荫中掩映着几幢色彩明快的小洋楼,在大妈们不跳广场舞的时候,这条街道还是非常有情调的。
顺着一曼街可以一直走到极乐寺,看了一路的教堂,突然见到一座佛寺,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和二十八的“浴佛法会”是极乐寺最热闹的时候,今年夏天他们还推出了短期出家活动,通过寺庙官网www.hrbjls.net 可以报名。
此时,文化公园巨大的摩天轮已近在眼前。这座摩天轮成就了电影《白日焰火》中一个很经典的镜头:在幽暗的夜色中,观景舱越升越高,脚下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巨大城市,一眼望不到边。注意一下文化公园面对极乐寺的侧门,这大概得算是全中国最奇葩的公园入口了——由一座教堂钟楼改建而成。穿门进园,便可以见到这座钟楼所属的圣母安息教堂,教堂身后的游乐场曾是哈尔滨最大的东正教墓地及犹太人墓地。1958 年,逝者被尽数迁至东郊皇山,墓葬之地从此歌舞升平。
Line3 东大直街——西大直街 俄罗斯人的面包作坊和韩国人的咖啡工厂
Line3 东大直街——西大直街 俄罗斯人的面包作坊和韩国人的咖啡工厂
虽然满大街都是秋林食品的连锁店,但你还是非常有必要来趟“老秋林”,而且要早,在上午10 点半前赶到,因为这样就可以在老百货大楼后院的“秋林大面包制作技艺展馆”一睹“大列巴”出炉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已经在这座老面包炉前上演整整115 年了。
从“老秋林”出发,沿着大直街向西南走上10 分钟,你会来到一个很大的环形路口,在这里你要多停留一下,因为你正站在老哈尔滨的城市中心。在这个环形路口的中央,曾经矗立着当年远东地区东正教的中心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其地位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作为军队教堂的圣·索菲亚教堂。当年哈尔滨俄侨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圣·尼古拉教堂展开的,他们在这里举行快乐的婚礼,或是进行悲伤的哀悼。也正是因为这座教堂的特殊性,以至于它成为众矢之的,在“文革”刚刚开始时即被拆毁。
还好,环岛周边的历史建筑都还健在,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便是改建自“新哈尔滨旅馆”的国际饭店(西大直街4 号,0451-82578888),其手风琴状的建筑设计是当年哈埠新艺术风格建筑的登峰之作,各种“名人房”也令国际饭店成为如今哈尔滨众多历史酒店中的翘楚,其中“周恩来房”的每晚报价是988 元,“周润发房”则要数千元。今年4 月,国际饭店再次成为哈埠街谈巷议的中心,不是因为哪位名人又入住了饭店,而是因为饭店上演了一场真实版的“黄金大劫案”。
电影《黄金大劫案》讲的虽是伪满洲国的故事,但实际却是在上海取的景,不过另一部以东北为故事背景的电影《黄金时代》却是实实在在地在哈尔滨拍的,其中一处取景地就是位于国际饭店旁小花园中的波特曼西餐厅(西大直街12 号,0451-53625888)。
接下来在西大直街的游走会让你感受到百年前的城市建设者们对于“高大上”的定义,你会依次经过充满前苏联社会主义色彩的哈工大建筑学院大楼、曾获得当年圣·彼得堡建筑竞赛大奖的中东铁路局“大石头房子”、仿照莫斯科大剧院设计建造的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在黑龙江教育史及世界俄侨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的中俄法政大学旧址以及翻版莫斯科大学主楼的哈工大主楼。
充满历史豪情的漫步将会以一场人间烟火结束,在紧挨着哈工大的桥东街和桥南街,你将邂逅哈尔滨最有范儿的一些餐饮小店。街口的1981 咖啡烘焙工厂(桥东街119 号,18646327423)由一位韩国大叔经营,是本城难得一见的手冲咖啡店;位于居民楼地下室的UnderGround 酒吧则是由一个美国人创办,从门口的涂鸦你便可以获知这间酒吧的纯正血统。在被一条铁轨切分开的这两条街上,你的味觉基本是“与国际接轨”的。
Line4 景阳街——靖宇街 西洋影院中的二人转和巴洛克中的酱骨棒
Line4 景阳街——靖宇街 西洋影院中的二人转和巴洛克中的酱骨棒
前三天我们一直在道里区和南岗区的“西洋景”中转悠,今天让我们去“老道外”看看中式的城市风景。
站在景阳街的街头,你会看到一水儿的两三层楼高的洋楼,这是哈尔滨保存最完整的老街区风景线。在正对靖宇街的地方,有一座非常优雅的折中主义建筑,这是建于1929 年的丽都电影院。在中东铁路时期,哈尔滨的电影院大都是集餐厅、旅馆和影剧院于一身的高雅娱乐场所,不过曾经的“大家闺秀”如今都已落入风尘,变身为哈尔滨地方戏院(景阳街374 号)的丽都电影院现在每晚都充斥着二人转粗俗的说笑声。
走上靖宇街,也就进入了“老道外”。从头道街开始,接下来依次是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直到二十道街;从中间纵向穿过的靖宇街又将这些街道一切南北,从空中俯瞰,就像一条鱼骨。
真正保存着“老道外”原本面貌的,大致只是北头道街至北十道街的这一小片街区,街边老建筑都是一副饱受岁月摧残的模样,灰头土脸,东倒西歪;南头道街至南四道街的这片街区被改造成了一个名叫“中华巴洛克”的形象工程,原住民已经被迁走,新商户迟迟没有入驻,被翻新得不伦不类的街道上空空荡荡;至于“老道外”的其他街区,都已经变成了鸽子笼般的居民小区,只有某些被官方认定为“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孤零零地龟缩在高大的商品楼间。
老街太破败,新街太无趣,很明显,今天不是一次可以赏心悦目的游走,却会比之前三天都更能愉悦你的胃。南头道街的老仁义(南头道街45 号,0451-82655088)是在哈尔滨妇孺皆知的老字号清真饭馆,他家的招牌美食是牛肉蒸饺;南二道街的张包铺主打排骨包子,据说他家切肉拌馅的程序还严格遵循着光绪年间的老传统;回到靖宇街上又能见到一家百年老号——老鼎丰,除了最经典的槽子糕和长白糕,他家自制的简易袋装冰淇淋也非常美味。
老鼎丰斜对面的北三道街市场是“老道外”最有活力的部分,这里还保留着最地道的“街头美食风景”,现场熏制的香肠、成坛的粮食酒、自家做的老豆腐、花样百出的朝鲜咸菜……老街中段有家老太太烤肉,从光着膀子喝扎啤吃烤串的食客中间穿过,你会走进一条十分幽静的小巷,很多人会专程来这里品尝每天现做现卖、限量供应的富强大骨棒(北四道街松光电影院入口处),顺便缅怀一下已经破落不堪的松光电影院。据说在电影院鼎盛时期,“老道外”的居民每周都会来这里看电影,周边的烧烤摊24 小时不打烊。
在经过一个无聊的商品市场“温州城”后,你还能在大六道街发现“老道外”的另一种传统美味——扒肉,不过著名的张飞扒肉店(南大六道街210 号,0451-87804243)只能委身于居民小区当中。在基督堂对面的“德昌”和“二舅妈”两家扒肉店中间,你会见到一座巴洛克式门楼,穿过门楼,则是一座典型的“圈楼”小院。当年生活于道外的中国百姓因为羡慕道里洋人的生活,纷纷将自家门脸修成西洋风格的,但“洋门脸”后面的“圈楼”生活,却是如酱骨扒肉般的地道中国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