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广东连南瑶族三排村的孩子》,摄于1981年,18×23cm
中国照片收藏市场的尴尬现状
冯冬生是美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广州站站长,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他用“尴尬”两个字来形容中国的照片收藏市场,“美国一位摄影师的作品可以被拍卖到100万美金,但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往往只能卖上三五百块钱一张,其中有很多在国际上拿了大奖的,也卖不上什么价。”每年的连州摄影节、平遥摄影节,都会有一些国外的图片社、杂志社前去踩点,但他们出的价格也不高,最多是1000元一张,还是人民币。
“中国的图片交易还没有上升到‘收藏’的层次,大家现在关注更多的是照片的实用功能。特别是现在的数码时代,复制照片简直太容易了,虽然作者会有承诺,但诚信机制的建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冯冬生认为风格独特的摄影师会受到藏家的青睐,还有那些能够反映城市变迁、历史发展的老照片最有收藏价值,因为这些照片是不能重复的,特别是老一辈摄影师的作品,可能连底片也找不到了。经常有一些房地产商、政府机构委托冯冬生找一些这样的老照片,照片的年代都比较久远,而且那时候也没有电脑存档,要从几万几十万的老照片中找出当年的作品,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样的老照片1000元一张,买家还觉得太贵。
中国藏家对影像的价值还不了解
逵园艺术馆是广州少数敢做摄影展的艺术机构之一,自2012年开馆到现在,馆主黄轶群一共策划了三次摄影展:2012年8月“毛泽东和他的摄影师———吕厚民摄影作品展”、2013年1月与法国领事馆合作的“教堂主题”摄影展,还有就是现在正在举行的《青红皂白———编号223十年摄影作品展》。这些摄影作品都是有标价的,但成交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吕厚民那一期稍微好一点,因为摄影师本身的名气很大,他是毛泽东的专用摄影师,也是中国第一批专业的摄影师。编号223的摄影展吸引了很多文艺青年前来参观,他的作品有两种尺寸,70×47cm的标价8000元,100×70cm标价13000元,有人看完吐槽太贵。
“照片收藏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家对影像的价值还不够了解,因为摄影作品不像油画、国画那样独一无二,大家总觉得随便拍一拍,晒一晒就有一张。”黄轶群对这样的现实也很无奈,“按照国际惯例,这些照片都是限量的,每一张都有编号、作者的签名以及艺术机构颁发的收藏证书,也只有这样的照片才有收藏价值。”比如编号223的作品,100×70cm限量5张,70×47cm限量10张,他的作品在法国、比利时的画廊和艺术机构里也有出售,价格和国内基本持平。
照片更适合“喜好收藏”
广州摄影家曾忆城刚刚在北京See+画廊举办了“一时一地”主题摄影展,带去的30多照片全部销售一空,这些照片主要有两种尺寸:60×80cm的标价50000元,限量发行3张,30×40cm的标价12000元,限量发行20张。“我不太了解国内其他摄影师的行情,但这个价格跟美国、欧洲摄影师的价格比起来,还是相当低的。”购买曾忆城照片的大多是一些艺术机构,其中也不乏个人藏家,总的来说,北京的照片收藏要比广州的好很多,曾忆城在展览上也和藏家们做了简单交流,他们未必会十分看好照片的升值潜力,之所以购买是因为被这些照片所打动。
浮图网的定位是中国首家摄影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其创办者杨长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收藏有两种,一种是投资收藏,一种是喜好收藏。以前的艺术品都是高高在上,人们为了升值而购买,浮图网的目标是让人们因为喜欢而购买,那些大尺寸、小版数的照片价格动辄上万,它们更适合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人都消费得起,让艺术成为居家装饰的一部分,让艺术成为最好的礼物,把艺术品收藏消化在日常的生活中。”浮图网代理了杨延康、安哥、马良、编号223等摄影师的作品,其主流产品大多是A 3纸A 4纸那样的规格,限量200张或者300张,价格在200-800元之间,每一张上面都有作者的签名和版数编号。事实证明,这些“入门级”的作品更受欢迎,而且也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投资提醒
● 很多人认为反映城市变迁、历史发展的老照片才具有收藏价值,但在国际图片交易市场中,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门类,藏家更看中作品的艺术性。
● 要看摄影家本身的知名度,最好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收藏时,不应该仅仅看技术,而更应该关注照片背后的故事,是否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风潮、生存状态。
● 要在专门的艺术机构,通过正规途径去购买,版数越少的照片越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