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 #我变了?我没变。# 的全新Campaign将京东12年来未变的初心昭告天下。这也让接下来京东618大促再次被行业拿出来与天猫双11进行较量,但更应该被注意到的是,看到别人吃肉眼馋本是人之常情,应接不暇的电商节日便是最好的佐证。一个魔术表演太多次也会失去观众,消费者对频繁的“节日”感到疲惫不堪。
然而真正令消费者迟钝的并非节日本身,而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借节促销。早期,大型平台尚有起家于垂直品类的例子,而眼下,全品类的独木桥上却已千军万马,这令各个平台的商品和品牌都渐进式地覆盖大众消费者,继而难以实现差异化,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难以转化到渠道上来,采用自造节日以“价格战”噱头带动消费者关注度,也透露出电商企业或多或少的不得已。
资深传媒人罗胖曾说过,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是社群,互联网时代是社群时代,互联网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肢体和思想的延伸,即使人们远隔千里互不相识,也能够因为某种关联随时随地的联系起来。
而分众消费玩法正打中罗胖所阐述的观点。当资源丰富度不够时,消费者作为筛选者时得不到多样的选择,因此购买决策很容易做出;当资源逐步开始丰富,互联网所带动的电商平台为消费者带来了可在线浏览、可多网比价的机会,此时在线零售开始爆发,消费者处于消费习惯形成阶段。随后,消费者逐渐将消费分化:生活需要等一应无差别产品或低差异产品在平台上进行筛选,筛选根据中价格就占较大比重;而如服饰、鞋帽、背包,乃至饮食、旅行等个性化、风格化等体现个人偏好的商品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分众电商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而分众电商则替代他们完成一部分从茫茫商品之海中搜索调性商品的繁琐程序。
回归到“电商造节”日渐同质化,依样画葫芦的状态,深耕潮流分众领域多年的YOHO!有货认为,正是行业不恰当的价格战使消费者将电商节日跟促销画上了等号。
YOHOOD是YOHO!有货筹办的线下潮流新品嘉年华,迄今已举办2届,现场云集国内外潮流品牌,主打提前一季商品亮相,为消费者提供C2B预订生产到货的便捷服务。限量版与合作款落实了内容,抢先一季与无现金现场预订打通了服务,每一个消费者都存在于YOHO!所打造的潮流社群之中,他们追求高价值的愿望取代了追求低价。
YOHO!有货相关负责人认为:“促销应该是每个电商最后的打算,而不是首先的打算。”连续两届YOHOOD的高成交额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同时,正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逐渐分化一样,枯燥地邯郸学步式的“造节”也将打出渠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