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 公益慈善靠热情没法坚持

COCO
COCO
2014-12-29 15:38:27

     “公益慈善靠热情真的是没法坚持的,做慈善其实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靠热情可以做一天,做一件事,但是你要让自己的基金和项目专业且持续地发展下去的话,就不能情绪化。”

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魏雪女士

公益慈善的雏形

魏雪的外祖父白瑞启是“白敬宇药行”的第15代传人,就是电视剧《大宅门》中的原型除了祖辈们在商业经营上获得的成功,他们长期所做的慈善义举更给她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往的贫困岁月,祖辈常年设立孤儿院收养孤儿,设粥厂施粥救济穷人。令她想不到的是,在解放前的旧社会,祖辈早早开始关注女性项目,为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进行职业培训,还设立了编席厂,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让不少贫困家庭生计得以维持。这是她脑海中“公益慈善”的雏形。

更直观的感受来自大学期间,魏雪远渡重洋,就读于一所教会学校,公益活动较一般学校多。一次和艾滋病患者的接触让她明白,对于弱势人群,像平常人一样尊重与对待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之后她还参与了一系列相关的公益活动。国外的公益和她在国内看到的不一样,在国外,大家都会积极参与,普及大众,做公益并不是富人的专属,每个人参与的过程也很自然。在日常的活动中,平等、博爱的理念深深扎在了魏雪心中。

魏雪主攻经济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过着经济系毕业生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毕业之前,魏雪心中已萌生了一个念头:等我有精力了,一定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工作几年后,机会来了。

在国外生活8年,1997年再次回国,魏雪受到文化的冲击。她发现各个阶层的中国女性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工作、婚姻、家庭都有,生存挑战很大。魏雪周围不少女性,为了金钱,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放纵自己的底线。她深感中国的男女平等是表象的,其实女性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平等,但中国女性对此并不敏感。当时维护女性权益的民间组织几乎没有,带着一腔热血,魏雪召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女性发展协会”。每年把学界和商界的朋友凑到一块,举办一次女性发展论坛,从各大领域讨论女性面临的挑战、女性所处的环境。

第一次论坛的主题是“干得好还是嫁得好”。《牵手》的编剧王海鸰让魏雪吃了一惊,这位有“中国第一婚姻写手”之称的女编剧坚持女性应该回归家庭,“嫁得好,挺好”,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与魏雪和在场北大学者的主论调背道而驰,也让她明白了当时中国女性的一种想法。直至今日,魏雪依旧觉得,作为一名女性,首先要干得好。“嫁得好谁都愿意,但是干得好能够让女性的选择更有自主的空间。”

烛光奖

和李东生结婚后,夫妇二人在公益上“术业有专攻”,李东生说服魏雪,集中精力做教育,这样才能授人以渔。魏雪认同了,“每一个基金,人力、财力都是有限的,社会上这么多需要帮扶的对象,没有办法面面俱到。”李东生的公益项目做得有些分散,希望小学、圆梦工程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没有办法监控项目执行的效果。他俩达成共识:成立一个家族基金,从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做起,亲自参与监督和管理。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两个群体上:贫困高中生和乡村教师。

第二届(2014-2015)“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启动仪式

没接触乡村教师之前,魏雪只有一个宏观的想法:他们生活很困难,需要帮助。接触之后,她发现乡村老师各有各的苦。一位老师因教学和妻子两地分居,妻子为了照顾他搬到学校来,学校人手不够,妻子开始给孩子做饭。学校、孩子,便是这对夫妇的全部生活。有的学校没有校舍,校长带着老师想办法借钱、拉赞助盖简陋的房子,为了省钱从很远的地方买材料,拉土拉泥弄沙子,没钱雇人就亲自上阵,只为了让孩子有个地方上学……

乡村教师需要的远远不止是物质。他们在职业发展上,受到客观条件的严重阻碍,坚持做事所得到的认同与支持也是有限的,至于荣誉感和成就感,更是稀缺的。魏雪见过不止一个老师被亲朋好友数落:你在干什么,你做的事怎么这么没有价值,你拖累了全家人。“乡村教师付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辛和努力,但完全得不到周围人给予的价值。”魏雪说。此外,在医疗方面,由于乡村学校大多是复式教育(把所有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进行教学),一个老师什么科目都教,什么年级都教,老师们没有时间,更没有经济能力去看病、体检。

针对实地调研中发现的几个问题,TCL公益基金于2013年举办了第一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奖励了300名乡村教师。魏雪希望通过这个奖项,让乡村教师获得社会的认同,建立职业自豪感。同时,获奖的教师有机会进行远程培训,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通过烛光奖的平台,其他组织也参与进来,给乡村教师带来其他项目的帮助,为他们做体检的项目也正在酝酿中。

第二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评选已于11月启动。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魏雪团队设置了我选我环节,鼓励教师自荐。为此,他们特意创建了手机和电脑互联网申报推荐平台,拍摄了微电影,尽可能吸引更多乡村教师直接参与。同时,也发动网友们转发扩散“我选我”活动信息,让大家都来关注和关爱这群特殊的弱势人群。第二届获奖的教师将有计划地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培训。

“我们希望这种项目通过传播能够推动政策的改善,但是我们一个基金能做的太少了。公益本身应该是人人参与的事情,中国缺乏这种人人慈善的文化,不是说企业就要捐钱,有钱人就要捐钱。其实不是。慈善就是每个人可以贡献自己的时间,贡献自己的金钱,无论多少。”魏雪总结。

传承

九年义务制教育到初中毕业就结束了,高中生成了“没人管”的人群,魏雪的另一个核心公益项目正是面向贫困高中生。

魏雪在广东、湖北、云南等省份相继设置了“华萌班”:在当地规定的贫困县中,家庭属于贫困线以下、中考成绩超过高中的分数线可列入候选,再择优选择孩子,组成的班级便是“华萌班”。办学理念和升学率是对接过程中首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有人问我,贫困生教育为什么不去边远山区?这是一个误解,我做的是高中生,不是小学生,我帮助他的目的是进入大学,进入不了,也要给他一个接受三年高中教育的机会,为他下一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每年开学阶段,魏雪都会和华萌班的孩子开第一次班会,认识、交流,听每个人讲家里的故事。华萌班的学生一开始都不敢讲话,内向害羞,放不开。后来慢慢地支支吾吾讲起自己的故事,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孤儿,家里没什么收入;有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单亲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

有机会免费上高中,也就有了念大学的机会,孩子们很开心,同时他们也在犹豫该不该从山村走出来。魏雪了解到,一些孩子甚至要坐几天的车,跋山涉水才能到学校。很多同学是第一次从山里走出来,还是老师亲自到山里告诉家长,让他们放心,才肯让孩子走。

高一的孩子压力不小,魏雪与孩子交流时发现,孩子们通常会有自卑感,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家里说得最多的便是“人家资助你上学,老师又这么帮助你,你考不上大学,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学校,对不起魏阿姨,对不起爸爸妈妈”。

华萌班最初叫“宏志班”,有着标签化的意味,学校同学都觉得宏志班就是穷孩子的班。“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不利的。”魏雪说,“孩子们会无形间背负很多东西,会自卑。”魏雪将“宏志班”更名为“华萌班”,将“华萌助学金”更名为“华萌奖学金”,让名称更为中性。她每次见到孩子都会强调一句话:“你们记住,你们不是因为贫困而接受了基金的资助,而是因为你们优秀,我们的基金才有机会和你们合作。”

平日里,魏雪也和孩子们通信、聊天,保持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孩子们收到她寄过去的鞋子,在宿舍集体秀拍给她看;篮球赛进了第几轮;云南下雪了……生活里的事他们都会告诉魏雪。等到高二再开班会,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大理一中,高一高二两届华萌班聚会,所有人围坐在白族建筑的中庭里,一圈圈绕着一个大圆桌聊天开班会。高一的孩子讲家里的故事,每一个都催人泪下,很悲情。高二的同学变得很阳光,告诉学弟学妹,我们去年也这样,我们每家都有这样不幸的故事,可是我们能聚在这里,我们就是幸运的。他们开始给哭泣的学弟学妹讲笑话,现场欢声笑语一片。

魏雪与大理一中华萌学生见面会

华萌班从筹备到学生毕业,项目周期一轮耗时5年,每所学校每轮250人,广东第一轮学生已经毕业了,现在开始第二轮。让魏雪感到安慰的是,进入大学的学生表现出对公益的热衷。“这是华萌基金会传播的一个核心思想,你受到资助后,不需要你感谢资助你的人,而是要你把爱传递给身边的人。”魏雪每次都会告诉孩子们不用感谢自己,而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等有能力的时候,用时间、知识、技术去帮助身边的人。

 

公益慈善不是施舍

南方人物周刊:由于中国国情,跟国外比起来,可能基金会和做公益会遇到不一样的压力,你怎么看?

魏雪:一个新生事物它在起步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有压力,法律跟不上来,有很多模糊地带,大家认知不够成熟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怀疑、质疑和非议。作为一个专业的基金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大家的质疑来鞭策自己,来检验项目,在整个项目执行的流程中,做得越清晰越好。

但是我要强调,如果不是公募基金会,没有义务公开所有信息。大家总是说你要透明,我觉得这是误解。社会大众必须要理解,公募和非公募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是华萌基金还是TCL集团的公益基金会,我们仍然是以一个开放的心态让我们的项目不断地变得更精更专业。只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并且从受到帮助的这些人看到了他们的变化,看到了他们的收获和受到的帮助,然后也已经延展到了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这种正能量,就可以了。

南方人物周刊:做公益慈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魏雪:我自己的理解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弱势人群,通过工资的收入也好,通过税收也好,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的财富分配,最终是要通过富人的慈善,或者说人人慈善,用慈善公益活动开展来形成第三次的财富分配,这个是我认为做公益慈善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公益慈善包含的面其实是很广的,在经济上的帮扶是一方面,从其他方方面面你能够提供给他的帮助,包括精神层面给他的支持,其实是可以让他燃起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这个是我做慈善很关注,也认为需要更多做慈善的人来关注的一点。在慈善道路上,我的偶像就是特蕾莎修女,她的一段箴言让我对慈善有了更深的理解: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仅是日用的口粮,而是爱、别人的照顾及与他人的关系;穷人赤身露体,所需要的不仅是用来蔽体的衣服,而是一份爱,一份甚少人愿意付出给陌生人的爱;露宿者无家可归,所需要的不仅是一座坚固的房子,而是别人视他们为亲人的那份关心。他们其实更深层次的希望不被这个社会抛弃,因为即便是这些人,他们也有自尊,有被认同被尊重被爱的这种来自心底的需求,所以公益、慈善的根本意义我觉得更多的是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周边的人。

南方人物周刊:我们都说帮助人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这种快乐如何描述?

魏雪:其实做公益、慈善本身这个过程并不都是那么快乐,会有很多让你很纠结的事情发生,会让你觉得特别的力不从心,很无奈,这种情绪都会影响我。但是当你看到受助人群变化的时候会快乐,能从他们的成绩当中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个对我们做慈善的人来说是最大的一种成就感。看到他们取得成绩,看到你帮助了一个人,然后他影响了他的家庭,继而他又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的时候,自己真的很是安慰的。

看到那些孩子的时候,觉得自己每一次都又年轻了。好像是他们的妈妈一样,他们会愿意和你倾诉,愿意和你接近,然后分享他们的一些喜怒哀乐。自己也好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给他们说一些自己的人生经验,开导开导他们,引导引导他们,是一种像家人似的那种幸福感。

南方人物周刊:做公益慈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什么?

魏雪:第一是对人的尊重,特别是在我们过去这几年,看公益慈善领域发生的这些事情,大家往往会把公益慈善看成是一种富有的人对贫穷的人的一种帮助,甚至是一种施舍,就是总有一方是高的一方是低的,给人的感受特别不好。做公益、做慈善首先要尊重受助人的人格,挖掘受助人的真正需求,核心的就是对人的尊重。第二是专业化的运作,公益慈善靠热情真的是没法坚持的,做慈善其实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靠热情可以做一天,做一件事,但是你要让自己的基金和项目专业且持续地发展下去的话,就不能情绪化,要不断地摸索专业化做公益、慈善的路径。

免责声明
标签:TCL    TCL公益基金会    魏雪    李东生    公益慈善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