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经历过那么多次变迁,能真正形神兼备留存下来的,每家都有说不完的传奇。
经历虽各不相同,但不约而同总有一个相似点,就是本分。隆福寺白魁老号风雨270年,无论时局如何,哪个姓氏在承接,都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劳作,年复一年地悉心经营。老客进门是如常的熟悉,新客进门是不俗的口感,没有动辄创新,也没有盲目因循,每迈出一步都坚实诚恳。
七八月天热,胃口容易打蔫儿,祛暑温润的烧羊肉常常是座上宾。京城卖烧羊肉的馆子,头一家就能想到东城隆福寺白魁老号。这块跟随隆福寺兴衰,几 经沉浮的老招牌靠着师徒的传承,客人的支持,走到今天。老汤煨出的烧羊肉,外焦里嫩,入口香酥不腻,味厚不膻。如今,宽街分号重新装饰,老号老人退休新生 代接上,地方菜与创新菜加入,唯有这烧羊肉,纹丝不动,精挑细选外加十几道工序,老老实实保留至今。
追忆200年
早年间北京城里烧羊肉只有羊肉床子卖。所谓羊肉床子,就是屠宰售卖羊肉的店铺,到了夏天,午后就开始附加着卖烧羊肉。东四一带大的羊肉床子,每天总要宰上小十只小尾寒羊。一早清真寺的阿訇就会到店,诵经仪式完成,屠户就宰杀剥皮,其中一家店主就叫白魁。
年轻人白魁,手脚勤快,待客和气,对于烧羊肉肯花时间细细研究,选料严格,做工精细。别家都在入夏之后才开始做烧羊肉,白魁每年都刚过春分就专 门去挑口外的内蒙古白羊,选上等货色,头一家开市。靠勤谨和踏实,白魁烧羊肉慢慢名噪一时,小羊肉床子变成隆福寺东边的东长顺小馆,他写的菜谱也在城里好 吃客中传阅。
老字号能在北京人心目中扎根,往往都有黄袍加身的传奇,“白魁”也不例外。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走到这里,因闻到白魁老号里飘出来的香味, 就在那里品尝了烧羊肉,这对于吃腻了美食御膳的皇上来说,无疑是改善了生活,尝到了他没吃过的食品,吃后大加赞赏,引进御膳房,成为宫廷中的一道新菜。这 段故事虽然无从考证,但是后来清宫大内逢“二月初二”这一天用“八大龙盒”到白魁老号取烧羊肉的确成了惯例。白魁持有内廷发给的腰牌,菜谱越出越精,常常 出入清宫内务府为御膳房厨师们讲课。新做的烧羊肉,没上市前先把专供内务府和王公大臣府邸的份例送去,余下的才供应门市。
此后200年间,白魁老号几经易手,经历了光绪年与民国,新意识的萌芽;经历了解放前,北平百业不振的困难时光;经历了1957年公私合营,配方在几代人手中辗转改良,最终形成了一套繁复严苛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