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对瑞士钟表等产品实施零关税。2013年5月,历经3年9轮谈判,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第一个自贸协定终于开花结果,然而,这一利好消息并没有对腕表业带来多大的促进。
中国“表”情——晴转多云
2013年以来,腕表业在中国似乎从盛夏不如深秋: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一季度,瑞士对中国腕表的出口量同比下降25.6%。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腕表集团斯沃琪集团财报显示,尽管业绩依然增长,但是增速降至了一位数。品牌们把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的海外购奢潮以及政府换届、政策方面的影响。事实是否如此?这样的日子将会持续多久?腕表业在中国将发生哪些变化?
2012-2013年对奢侈品行业而言,并不是轻松的财年。一向表现稳健的瑞士手表制造商斯沃琪集团也难逃“增长放缓”的宿命。近日,斯沃琪集团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业绩简报,集团销售41.81亿瑞士法郎,在2012年上半年高基数的前提下,同比增长8.7%,大大低于2012年上半年16.7%的同比增速。同时,集团股价也受到影响,从高位下跌了大约12%。
2013年1月斯沃琪集团10亿美元收购了奢华珠宝品牌哈利·温斯顿(Harry Winston),由于收购直接导致营销费用的增加,使集团的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24.5%降至22.7%。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斯沃琪集团CEO Nicolas Hayek却对中国市场下半年抱有很强的信心,他认为2013年收购的奢华钻饰品牌Harry Winston将很快在年销售份额中作出贡献。
高端尴尬 中低档腕表坚挺
财报中显示,腕表和珠宝(包括生产制造部分)部门同比增长超过9%,而同期瑞士钟表全行业的出口额仅增长了1.5%,这预示着欧洲以外的全球市场需求并不如预期旺盛。对此,CEO Nicolas Hayek把中国市场的低迷归咎于“经济增长放缓,打击官场送礼”,而他也表示“不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在“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市场依然强劲”。
“Swatch旗下既有格拉苏蒂、宝玑这样的高端腕表品牌,也有天梭、 浪琴和斯沃琪等中低档品牌,受经济和政策的影响相对于以高端奢侈品牌为主的瑞士历峰集团受到的影响要小,”Nicolas Haye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低端策略不会有太大变化,而高端表现则是阶段性的,对市场长期抱有信心。”
“Swatch的产品线是非常全面的,中国区一些经销商反馈:品牌中等价位和入门级别在华销售几乎未受影响,而高端腕表受影响较大。”资深钟表传媒人康威凯表示。
“上半年代理商的确挺难受的,压的货主要是3万元以上的高端腕表,现在2万元以上都难卖了,因为市场上都是个人消费居多,他们关心的还是价格和品牌的复合因素,很难想象在Gucci产品线中非主流的6000~8000元的腕表系列,2013年在市场上表现良好,稳定度甚至不亚于其品牌的箱包产品。” 腕表经销商分时表行创始人杨波说道。
事实上,Swatch旗下的欧米茄和浪琴两个旗舰品牌销量一直稳中有升。“受到中国市场的影响,此前销售额下降的负担主要由国内代理商和经销商承担,经过半年的周期,如果市场不能快速回暖,品牌商将迎来真正的阵痛期。”杨波说。
押宝高端 整合钟表珠宝板块
高端腕表表现尴尬,进账寥寥。然而Swatch却依旧信心不减。2013年1月Swatch 10亿美元收购奢华珠宝品牌 Harry Winston后全部 2.5亿美元债务得到了清偿,资本金得以扩充。
事实上,高端珠宝腕表领域是王者的PK阵地。LVMH旗下宝格丽、 绰美、佛列德强手如云,而历峰旗下的卡地亚、梵克雅宝为其站台,而Kering集团(原PPR)也在2013年如愿收购了宝曼兰多,扩展其高端珠宝腕表阵营。
在Swatch并购 Harry Winston 后,Swatch的家族成员达到20个,尤其是其高端品牌得到更加全面的补充:高级珠宝和珠宝表的加入有利于扩展Swatch整体品牌线。
在欧美,珠宝腕表有多年历史,其中品牌产品线中又以珠宝腕表利润最高。Harry Winston被并购后,集团是否还能支持其原本的独立制表和创新制表事业?Swatch表示将利用自身优势,投资扩张 Harry Winston的手表业务,而Harry Winston整合的成果在下半年才会体现。
胡润百富榜与亚洲国际豪华旅游博览共同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显示,根据全球最大退税机构Global Blue 2012年全球旅游者消费数据,2012年中国游客海外消费额仍然蝉联全球第一,统计显示,中国游客购物首选是珠宝和手表,其次是时装和服饰。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腕表竞争日趋白热化,但是很多珠宝品牌还没有真正进来,所以有大把的市场和机会。“另外,以前中国人逐渐愿意消费有设计感的奢侈品牌珠宝,其中不乏真正懂表和为了保值的一群,所以从这个角度讲,Swatch既然花大价娶进Harry Winston也绝对不会怠慢她。”分时表行创始人杨波表示。
而在原料供应方面,作为欧洲处于垄断地位的机芯和零部件供应商,Swatch曾表示,自2012年起,提供整个行业的手表机芯和零部件的供应商开始削减交付。欧洲一些规模较小的独立制表师们已经面临压力。
Swatch一直被监管当局要求为瑞士其他制表商供应机芯和零部件,供应量占瑞士钟表全行业的四分之三。在7月12日,瑞士竞争监管机构 Comco (Weko) 宣布决定,Swatch 仅被允许在2014年将提供给瑞士其他制表商的机芯减少到 2010年供应量的75%。
“这是一个策略问题:提高供应量会对整体收益有利,但是供应太多就会树立和旗下中低端如浪琴等PK的竞争对手,这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尤其不利,所以Swatch才会频频放话要收紧供应,这样一来制造不足增加其溢价能力,二来可以对市场上同类型产品进行把控。”康威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