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说这个地下城就在西打磨厂胡同,但是具体位置却无法从任何一部旅游手册上查到。
记者到了西打磨厂胡同发现,由于这里正在拆迁,基本上原有的小胡同都看不到了,这个西打磨厂地段就像是北京的一个大工地,墙壁上还写满了“早拆迁早受益”之类的标语。
当记者向附近居民询问这个地下城时,不少居民表示不清楚这个地方,最后记者向前门派出所的一位民警求援,才知道要沿着胡同拆迁的护栏一直向东走20多分钟才能找到。
记者一边寻找一边打听,渐渐地知道地下城这个名字的人多了起来,不过对于地下城是干什么的,这些居民说法却并不一致,有的人说是防空洞,有的人说是军火库,还有的人说是军事堡垒。但是这些居民都没有进去过,“进那里干吗去呀”这是居民对自己漠视地下城的普遍解释,在他们看来这个地下室没有进去的理由。
终于,在问了无数的人之后,记者见到了这座“北京地下城”,不过记者看到它的第一眼感觉是“失望”,而且一开始还差点走过了,只是定睛看了半晌才确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景点。
传说中的神秘“地下宫殿”看上去更像是个旅馆的偏门,老式的飞檐斗拱生插进一座二层小楼的腰部,下边悬着的是一块半旧不新的牌匾。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了一些这里的情况,记者险些把它当成了前门地区常见的地下旅馆。而路人们经过时都是头也不抬一下的匆匆而过。
虽然在外边看这个门脸很不起眼,但是一进去倒是吓了记者一跳,因为进去后才发现里面的装修风格和外边完全不同,两侧的墙壁都用绿色的布装饰,墙边放着两排椅子,6名身着迷彩服的工作人员坐在两侧。向里面望去,一个大洞直通地下,从下边有阵阵潮气扑鼻而来。
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一名女工作人员带着记者进入了地下城里。据了解,由于是淡季,现在地下城很少有客人来。一入地下城,记者就看到一幅毛泽东手书的“北京地下长城”的匾,下边摆放着毛泽东的头像和雕塑。
上个世纪60年代,为了备战,全国各地都在开展防空工事建设,特别是对待苏美核大战的防空洞。1969年“八二八”命令下达后,进度明显加快。例如:截至 12月中旬,湖南全省主要城市已挖好的防空工事(防空洞、壕)等可容纳160多万人。而这些城镇共有280多万人。
由当初防空洞构成的北京地下城,据称从城市中心一直延伸到郊区长城脚下。据估计,这些地道(至少是现存的)总共覆盖了85平方公里的面积,在街道地下8至 18米深处,连接了这座城市的所有主要区域。工程设计目标是抵御传统武器及核打击,被戏称为“地下长城”。
设计当初是要能容纳北京600万居民中40%的人口。这些地道密布通风设施,配备了取水和储粮地点、医疗和教育设施、餐厅和影院,甚至还有购物区域和一个旱冰场。
一旦发生战争,人民进入地下城生活,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粮食和水问题。地下城离地面11.5米,有近70处被鉴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在需要时,只要往下挖数米,便可取得源源不断的地下水。城内2300个特别设计的通风孔,可以源源不断把新鲜的空气输入地下城。
城内的医院,一座可以同时容纳500名伤兵,城内的许多空间,在需要时都可以充作地下医院用。地下城中,设有电影院、理发室等等。每座电影院每次可以容纳300人。
挖筑地下城时,工程师也考虑到应如何应对敌人的毒气攻击,因此在通道上设有双重的防毒门。地下城的各项设施要确保需要时进入地下城的人民可以长时间生活。
后来国际局势缓和,工程于1979年停工。地下城被多数人遗忘,仍有些游客会进去。渐渐地,地下城成为一座影子城市。一些商人针对贫穷的农民工,在地下开了廉价餐馆、商店和旅馆。
直到2000年,为2008年奥运会大兴土木,官方重新开放这个地下迷宫,游客开始大量涌入一睹历史遗迹。地下城商业活动繁荣7年后,遭到官方限制。但很多人不愿轻易搬离,有些人在那里生活十几年了。官方明令禁止防空洞出租,但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