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时代的全民娱乐
“好声音”的成功秘诀绝不止一把红转椅,它的四处火爆离不开社交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是《荷兰好声音》超越《美国偶像》和《英国达人》,再创歌手选拔秀新高的一大成功秘诀。
在《荷兰好声音》播出过程中,观众不再只是发发短信、打个电话给自己喜爱的选手投票,而是可以通过脸书、twitter和智能手机,全程分享和参与整个节目的台前幕后。《荷兰好声音》节目组有一位网络顾问、一位社交网络新闻的专职记者、一个社交网络媒体工作室,还有一个专门网站。从盲选环节开始,剧组就着手培训选手们写博客、建脸书网页、操作三星智能手机、使用摄像机,把他们从吃饭到排练的点滴细节记录下来,晒到网上,吸引粉丝点击围观。每个选手在网站上都有站点,也有各自的博客、脸书网页和推特链接,为观众参与节目互动提供渠道。对参加节目的四位导师,剧组也要求用推特第一时间报道选手情况,为观众不断提供故事。即使导师不在场,故事仍在讲述。导师们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后,也往往发挥出更多的个性魅力。每场节目播出之前,观众都可以用手机下载歌手的演唱,评选自己喜欢的声音和歌手,到节目播出时再跟评委们的品位和眼光作个比较,而电视屏幕也会定期出现选手们的人气指数。不论是盲选、对抗还是决赛阶段,观众跟节目的关系都不再是被动的收看者,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和影响节目。
《荷兰好声音》第一季播出期间,不仅稳稳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还聚集了40万网络粉丝,手机下载达65万次,决赛中的观众投票数,有10%都来自网络。《中国好声音》在节目播出前,也跟中国移动展开合作,提供学员彩铃下载平台,据说催生了3.2亿元的彩铃市场。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网络信息覆盖量就超过两亿条,粉丝60万。PPS流量显示,每周五晚节目播出后点击高峰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周六全天,形成了台网良性互动。
显然,“好声音”不是仅把社交网络媒体当作宣传和营销的工具,而是作为节目的一部分来运作。它的数字化整合是原生态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好声音”已经不是一档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而是每周进行一次电视播出的全天候在线娱乐,一个属于跨媒体时代的娱乐产品。
看完“好声音”,我们不应该再哀叹电视是“夕阳产业”,而应该问一问自己:“你为跨媒体时代做好准备了吗?”今天,要想制作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必须从前期策划阶段就制定数字化社交网络媒体的运营战略,并且,随着节目的发展不断跟进。在国外,很多电视台早就把新媒体列为一项重要业务。每个频道通常有一位副总监专职负责新媒体内容。《荷兰好声音》制作团队中就有一个重要角色——新媒体合作伙伴Clockwork公司。2011年,NBC制作《美国好声音》时,就花了无数时间研究节目对导师和学员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制定了社交网络媒体的三步运营计划。运营结果令节目组非常满意,几乎所有的预期效果都实现了,剩下的就是针对下一季节目继续跟进和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