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至上
什么是碧玺?最初发现于哪里?相传,在遥远的公元1703年,阿姆斯特丹的海员们意外地发现,他们带回的石头除了在阳光下会出现奇异色彩外,还可以吸灰,因此,当时的荷兰人把它们叫做吸灰石,也就是今天的碧玺。1768年,瑞典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吸灰石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因此碧玺又称电气石。二战时期,这种电气石也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直至今日,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
人们常说,碧玺是落入人间的彩虹。而彩虹可以到达的地方,基本都有碧玺的踪迹。碧玺分布之广,并不像缅甸的老坑翡翠来得那么“小气”。碧玺的矿床通常位于伟晶岩层(pegmatites)和冲积矿床(alluvialdeposits),其中,最富生产力的碧玺矿床,应当属斯里兰卡和马达加斯加,再则是巴西。巴西以产红、绿、蓝碧玺著称,不久前刚发现一种具有特殊颜色的碧玺叫“Paraiba”,其颜色与其他宝石都不同,绿中带蓝,有如湖水绿,因产量稀少,所以价格十分昂贵。同位于美洲板块的美国也多产碧玺,其中,加州以红碧玺最有名,缅因州则是红、绿和西瓜碧玺,其他如纽约州、康涅狄格州、科罗拉多州等也产碧玺。上等红色和双色碧玺则供给自莫桑比克。安哥拉、澳大利亚、缅甸、印度、罗德西亚(新巴威共和国)、纳米比亚、坦桑尼亚、泰国、俄国等国也出产碧玺。因各种色泽的碧玺层出不穷,碧玺还有另一个别称——“宝石变色龙”。
碧玺属混合宝石,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n)将其分类为:红色碧玺、绿色碧玺、蔚蓝碧玺、黑碧玺、紫碧玺、无色碧玺、双色碧玺、西瓜碧玺、猫眼碧玺、钠镁碧玺、亚历山大变色碧玺、钙锂碧玺、含铬碧玺和帕拉依巴碧玺等14种。但若以碧玺晶体的颜色分类的话则可达15种复色之多,其中,更以通透光泽的蔚蓝色、鲜玫瑰红色及粉红色加绿色的复色为上品。
碧玺以红色和蓝色较为名贵,黄色和绿色比较常见。目前碧玺中以帕拉依巴碧玺价位最高,这种霓绿色调宝石于1989年发现于巴西,由于挖掘不易,晶体不大,价位一直居高不下,售价可达每克拉2万元美元。红色也是碧玺中价值较高的,以紫红和玫瑰红色最佳,在中国被称为“孩儿面”。更为有价值的则是在同一碧玺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出现,这种碧玺往往有沿晶体的长轴方向分布的色带(双色、三色和多色),或呈同心带状分布的色带,通常内红外绿时称“西瓜碧玺”,备受推崇。
如何区别碧玺与其他宝石
市场上,一些卖翡翠的商家在介绍碧玺时,经常将其归为水晶的一种,这让很多人都误认为碧玺就是一种价格不高的水晶。实际上,碧玺和水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物。在珠宝界里碧玺属于中高档宝石,优质的碧玺比钻石还要稀少,水晶则属于一般的宝石。
碧玺的成分为复杂的硅酸盐,原料呈长柱状,柱面有纵纹,晶体的横断面呈弧面三角形,目前还没有合成碧玺的出现。而合成的水晶饰品则遍布很多市场。碧玺受热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水晶则没有这种效应。碧玺的颜色也比水晶丰富许多,硬度也高于水晶,另外碧玺的磁场是同色系水晶的几十倍至上百倍。
具体到如何鉴定不同颜色的碧玺,专家建议:第一,碧玺具有很强的多色性,红色碧玺为红色~粉红色;绿色碧玺为绿色~淡绿色。据此可将绿色碧玺与橄榄石和绿色玻璃、绿色石榴石等区分开;第二,碧玺的双折射率大,从台上向下观察可以见到底棱呈明显的双影现象,依此可将碧玺与黄玉、合成尖晶石等分开;第三,碧玺经常磨成祖母绿型,从平行长的方向经常可见一些管状的包裹物或棉絮物,而在短的方向观察经常发现其颜色变深,这是因为碧玺不同方向对光的吸收不同,利用此特性即可区分一些合成的仿制品。
相信,关注碧玺的人都或多或少听说,它不仅有艳丽多彩的外衣,长期佩戴碧玺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例如,碧玺表面流动着与人体生物电基本吻合的0.06mA微电流,可以随时补充和调节人体的生物电,让病理电位恢复正常,让遭到电磁波等有害辐射破坏的生物电规律恢复正常;碧玺还可以释放负离子,经常佩戴可保持人体机能正常。此外,碧玺还可以释放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强化新陈代谢,增加再生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以上这些“保健作用”也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而已,所有一切的缘起都源于碧玺那令人炫目的色彩。碧玺是颜色最丰富的宝石,这是由于其本身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导致的,碧玺中的阳离子越多,它的颜色就越丰富。例如最为著名的帕拉伊巴碧玺,就是因为含有铜离子才幻化出如此美丽的颜色。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是无法通过佩戴促进人体健康的,且不说它的微量元素多么小。化学上早有定论,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其内部的元素要发生一个纳米的迁移,需要经过上万年才能完成。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影响人的微量元素是根本不存在的。从现在的研究成果,更是无法证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