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8年在上海市静安区开出内地第一家酒店算起,在过去25年间,加上位于香港、澳门的酒店,希尔顿在大中华区酒店数量不过31家。
相比洲际、万豪等对手在中国的发展,它显然是个“保守者”。
不过,自去年以来,希尔顿对在中国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不惜在高端酒店品牌上费尽心思,以“巧奢华(smart luxury)”的定位介入市场。这与其此前秉持的“物以稀为贵”的顶级酒店发展理念有了根本转变。
希尔顿全球品牌暨商务服务总裁Paul Brown表示:“我们判断中国将成为希尔顿全球在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在2015年前,希尔顿全球计划在中国开100家新酒店,其中包括希尔顿全球旗下华尔道夫、康莱德等顶级酒店品牌。”
在华尔道夫的扩张计划中,不仅包括一线城市,还涵盖了二线城市。今年5月,希尔顿宣布将在成都开设华尔道夫酒店。这是华尔道夫在中国的第二家酒店,同时也是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首家酒店。未来五年,还将有两家华尔道夫酒店开在海南的保亭和三亚,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华尔道夫品牌以往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时间追溯至2010年,当时亚洲首家华尔道夫品牌成员——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开业。
华尔道夫将在东亚地区的首站选择在上海而不是日本或香港,自有其深意:上海站稳了,中国市场便更容易打开了。
另一奢华酒店品牌康莱德,目前在全球仅有20家酒店,有4家位于大中华区,分别是大连康莱德酒店、澳门金沙城中心康莱德酒店、香港港丽酒店和三亚海棠湾康莱德酒店。
未来希尔顿计划将在全球开设15家康莱德酒店,分别分布于北京(2012年)、苏州(2014年)、广州(2014年)、厦门(2015年)和青岛(2016年)等城市。
对于希尔顿而言,这样的扩张速度前所未有,令人咋舌。而在6年前希尔顿先后撤离深圳、南京时,其在中国只剩下5家酒店,集中在北京、上海和三亚。
在中国大力推广华尔道夫和康莱德,足见希尔顿已把中国摆在其全球奢华酒店扩张计划的重心。正如希尔顿大中华区发展副总裁弗朗西斯·李所言:“对我们来说,中国是美国之外最重要的市场,我们认为,这个市场足够大——尽管竞争非常激烈。”
疯狂的代价
希尔顿是卯足了劲往前冲,它不想在数量上输给洲际等竞争对手。
然而,近年来国际酒店品牌频繁与中国业主方交恶分手。有人士认为,这其实是轻资产式模式下的疯狂扩张后,潜在危机开始爆发。
“酒店的大规模扩容,让国际酒店集团逐渐在追求短期效益和长远口碑的关系中产生动摇。为争夺网点,很多国际酒店品牌放低了管理门槛,明知选址、物业有问题,但为贴上自家招牌也频频签约,于是一段不适配的‘婚姻’开始了。”
希尔顿正在中国大力推广的华尔道夫和康莱德品牌,不少新酒店都位于二线城市。这些酒店的选址和物业,是否真的符合品牌的定位,会不会又是一段不适配的“婚姻”?
另外,很多酒店的开设,大都是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需求。但酒店开业之后,是否会有足够的客源来支撑。如果长期经营不善,对于希尔顿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也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如果扩张速度过快,希尔顿人力资源和管理系统的保障也会面临考验。
这些都不免让人担忧。
另外,来自地产调控政策之下商业地产投资前景的不确定性,或将成为希尔顿扩张的隐忧。据了解,中国高星级酒店大都以房产商和酒店管理集团捆绑的模式运作。由地产商负责地产开发,与酒店管理集团签署管理协议,由后者来负责酒店运营管理。然而开发商的资金问题,或许会迫使部分希尔顿酒店的在建项目开业时间递延,四年内新开百店的计划未必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