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艇玩家偏好“大船”
耐人寻味的是,在欧洲,圣汐出售一艘上百万英镑的游艇,通常是在办公桌或会议桌上完成的。但在中国,大部分生意都是在夜总会里做成的。
据刘欢介绍,中国客户对无聊的细节不感兴趣。“他们只想要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件表明‘我很富有’的物品。”看得出,在购买游艇的偏好上,中国富豪与西方富豪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游艇购买者更偏爱‘大船’。”卢斌对记者透露,比起功能性,设计感和外观更能博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据记者了解,如果单从功能性上来划分,游艇一般分为三类:运动型游艇、商务型游艇和家庭型游艇。所谓运动型游艇就是快艇。它具有速度快、价格低、配置简单的特点,受到海上运动爱好者和年轻人的青睐;商务游艇的特点是尺寸较大、设计豪华。它往往在商务会议、公司聚会、小型聚会和公关推广等高级商务活动中使用;家庭型游艇即休闲游艇,尺寸往往在30英尺到88英尺之间,这种游艇正渐渐成为国内消费者最偏爱的类型。
4年前,搜狐CEO张朝阳购买了圣汐一艘20米长的豪华游艇,并取名为“快乐号”。据刘欢回忆:“当时我还记得他有一个朋友是上海的大企业家。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问我张朝阳买的游艇是多大,我告诉他是66英尺,接着他问我超过张朝阳游艇的下一个尺寸是多大?他想买比张朝阳的游艇稍大一点的。像这种现象在中国市场非常典型。”
事实正是如此,在中国,“最大”私人游艇的纪录一直在快速刷新。在张朝阳之后,去年,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也购买了一艘70多英尺长的大游艇,并也一举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私人游艇,但就在短短不到半年之后,王健林购买的108英尺长Predator级游艇就刷新了这个纪录。
“中国每个想购买游艇的富豪都想让自己成为圈中的‘老大"。从事游艇会展的资深业内人士刘鑫岚的感触颇深。她说,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因为游艇更像是一种社交工具”。
在刘鑫岚看来,内地游艇消费还只是初级阶段,生活习惯也与西方大相径庭,总体来说,尚未来形成一种文化。
“内地富人的游艇商务用途居多。香港富人大多喜欢在周末出海放松,或者与家人一起出海度假,他们甚少在船上过夜,最多只逗留一晚。而外国富人喜欢跨地域乘船旅行,例如六日游地中海,七日游加勒比海等。”刘鑫岚称。
美国1/14的人有游艇
游艇其实是海洋文明的产物之一。以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为源头的西方海洋文明,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船只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扬帆远航,海洋文明才获得了它生生不息的动力。
起初,人们通过海上运输得以交换和获取日用品、衣物、食物等。渐渐的,扬帆远航在生产方式之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在海洋文明中的人,船上的生活已经成为他们集体无意识中最深沉的一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船只相关的生产方式逐渐为生活方式所取代,于是游艇也随之诞生。
历史上第一艘记载中的游艇是英国人民为庆祝查尔斯二世继承王位而于1660年敬献的用于狩猎的船只。这艘船只被命名为“YACHT”,这也是当代游艇(YACHT)的语源。
早在17世纪,欧洲的贵族们便开始建造游艇,到了18世纪,这种风气更为兴盛,尤其是在英国,贵族豪绅们已经不满足于让自己的游艇在泰晤士河上闲逛,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他们乘坐自己的游艇环游世界,在海上与他们的游艇日夜为伴。
随着经济的发展,游艇甚至成为西方普通民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料统计,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条游艇。在美国,每14人中就有1人拥有游艇。而在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个比例更高一些。游艇休闲也是商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仅此一项,全世界每年的销售额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玩游艇是很普通的休闲娱乐方式。”据卢斌介绍,每到节假日,西方的游艇玩家们便习惯开船出海,一方面可以融入自然,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水上移动沙龙。
“他们在游艇上喝咖啡、品红酒、抽雪茄,既可以和家人朋友共享远离喧嚣的避世时光,又可以将生意伙伴邀请上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工作。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西方的游艇玩家们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卢斌说。
正是人们对这种风尚的推崇,在游艇诞生后的几百年内,这种与奢侈相关的生活方式风靡了包括内陆文明在内的全世界,而游艇本身,也就演变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