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绰出手就是两千多
无论是在伦敦的传统商业旺地牛津街、邦德街,还是在借奥运之势新近崛起的奥林匹克公园商圈,汹涌的人潮里都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当地时间8月2日,记者从伦敦新闻中心获悉,英国政府公布了奥运第一周的旅游收入,来自全球的游客在伦敦共花费了4.45亿英镑。根据某信用卡公司的统计数字,中国游客出手是最为阔绰的——平均每笔消费高达203.04英镑,比排名第二的阿联酋游客高出了10%!尽管因为距离、签证等原因,中国游客的总数比不上美国游客,导致在“消费总额”的排行榜上没能力压美国成为老大,不过中国游客显然是英国商家“最欢迎的上帝”。
中国游客出手大方,除了自身腰包够鼓以外,还因为伦敦的商家做好了一切准备,为中国游客扫除了购物障碍。包括Selfridges、Westfield在内的大型百货公司,全都开通了银联结算。中国游客甚至不用开通国际信用卡,就可以像在国内一样,轻松地刷卡消费。
奢侈品牌成最爱
在伦敦最著名的哈罗德百货内,世界顶级奢饰品品牌一应俱全,而这里也成了中国游客最“扎堆”的地方。“我买了两个巴宝莉的包,一个给自己,一个送妈妈”。罗小姐来自中国浙江,出于“他乡遇故知”的亲切,她很快就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同样的一款皮包,这里算下来要比国内便宜三四千元,很划算的”。名品汇集的打折店Bicester Village远离伦敦市区,但路途遥远依然挡不住中国游客“挖掘金矿”的脚步,奥运期间,这里每一天都被中国游客充斥着。
日前,在英国WALPOLE奢侈品协会召开的一次发布会上,与会的多位奢侈品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国游客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此处提及的“奢侈品”不单单指的是名牌皮包、衣服、化妆品,也包括奢华的酒店、饮食消费。某奢侈品牌手机发言人甚至表示,目前到英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家庭旅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可以经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一同购买奢侈品的景象”。
英国旅游局专门负责中国事务的刘慧心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对奢侈品的“狂爱”已经让英国人震惊了。“去年圣诞节的打折季,中国人的购买力让英国人望而兴叹,英国媒体甚至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北京镑’,也就是中国人所花的英镑。”
中文导购成必须
在哈罗德百货里购买巴宝莉皮包的罗小姐,英语并不太灵光,只能用于最简单的日常交流。但是,语言的障碍已经不能阻止她购买奢侈品了——人家专柜都配备了中文导购!巴宝莉专柜的中文导购许小姐,是中国香港人。熟识普通话、粤语和英语的她,很轻松地就得到了这份报酬不菲的工作。她笑着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就是购买力超强,我的销售额在几位导购里遥遥领先,全都是拜中国游客所赐”。
为了应对奥运期间庞大的中国游客潮,伦敦的不少商场都临时聘请了中文导购。在Westfield商场内的某化妆品专柜,来自上海的留学生SUSAN正向几名来自国内的游客推销产品。做成一笔生意后,小姑娘笑嘻嘻地说:“我今年暑假就没回国,留在这里打工。我是奥运会前一个月才找到这份工作的,因为商场要吸引中国客人,我跟我的几个同学现在都在这里当兼职导购”。
除了必须的中文导购外,英国人在很多细节上都考虑周到。记者在一家化妆品店内购买了几样产品后,店员主动给我讲解了到机场退税的事宜,最后她拿出一张退税注意事项的小册子送给记者。记者翻开一看,里面居然全都是中文!万事俱备,伦敦商家只用笑眯眯地等着中国游客掏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