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的埃及博物馆在政变中被盗54 件文物,目前也已找到了23 件。埃及博物馆馆长塔利克在不久前的媒体发布会上也否认了外界所传“镇馆之宝”在政变中失窃一事,特意声明失窃的文物多是非重要文物,以石头块居多,但都有编号,正在寻找中。
广场是这个城市的发声筒,只要有大事,大家首先都会聚集到广场来;广场也是这个城市的透气孔,开罗地图上,每隔一两个街区,就会有一个圆形广场,它们连接着各条交通要道,也给这个城市密密麻麻的灰头土脸的建筑起到了舒缓作用。而且,每一个广场的中央一般都立有一座雕像,从法老拉美西斯到国民银行的创始人哈尔卜(Mr. Harb)。
开罗这个城市到处都是景点,在每一个街区花费几个小时漫无目的地徜徉是非常值得的,这些大街小巷能让你感受到真正的开罗。让我们摊开地图,最好的漫步,就是以各个广场为连接点来展开。
咖啡馆,比金字塔更能代表开罗
“这就是马哈福兹当年常坐的地方。”
阿里兴奋地把我拉到最里面的一个角落,骄傲地指着一把椅子。角落的墙上挂着一张身体瘦削却精神矍铄的长者的照片。
大多数人都是冲着这位长者来费萨维咖啡馆(Fishawi's coff eehouse)的。他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 马哈福兹(Naguib Mahfouz)。
马哈福兹是深受埃及人喜爱的文学巨匠,他生于开罗,长于开罗,就居住在咖啡馆附近的老街区内,平日一大喜好就是泡咖啡馆,而费萨维是他经常光顾的一家。就是在这样的咖啡馆里,马哈福兹观察埃及的市井生活,讲述普通民众的故事,写出了小说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和《甘露街》,以自传体形式描写了一个开罗家庭从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万花筒式的盛衰变迁,并因此获得了1988 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阿拉伯作家,在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享有很高声誉。
阿里看上去有40 岁左右,已经在费萨维工作十多年了。咖啡馆24小时全天候营业,每天人流不断,不仅有本地人,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阿里大概见过太多像我这样的马哈福兹迷,便四处带我看咖啡馆的“珍藏”:吱呀作响的吊扇、蒙尘的镜子、泛黄的名人照片,其中包括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
传说中,开罗每条街的拐角都有着一家咖啡馆,而拐角和拐角之间至少还有两家!确实,即使只是在费萨维咖啡馆的咫尺之遥,大概就有十多家咖啡馆。开罗以众多的清真寺被形容成“千塔之都”,而据说咖啡馆的数量却比清真寺的数量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