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超薄机芯制表工艺的极限

木桥
木桥
2012-05-07 23:31:07
来源:风尚中国

 


 

超薄机芯制作难、维修更难   

到底什么尺寸才是超薄机芯的标准?目前并没有一个制式的规格。一个比较合理而且是各品牌可以接受的数字:手动上链机芯为 2mm以内,自动上链机芯在3mm之内, 而石英机芯则在1mm之内。机芯要做得纤细, 从整枚机芯的设计开始就需全盘考量,如发条盒及发条的宽度, 一直到齿轮、擒纵结构, 再到上链系统, 还有与面盘、指针的配合等。既然是薄型机芯,当然表壳也是属于超薄型设计, 所需考虑的层面极为广泛, 也就是说它的制作难度​​很高,并非一般表厂可以轻易完成。 

   


60年代伯爵12P为全球第一只量产而且是最薄的微型自动盘机芯,厚度仅2.35mm,这项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超薄机芯制作艰难,相对在维修的技术上也比一般规格机芯更高深,尤其是在组装及调校的技巧上。超薄机芯虽然具有高超的工艺技术,不过笔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超薄机芯的制作其实是自找麻烦。

请问以一枚手上链机芯为例,2mm及2.5mm薄型机芯装入表壳后佩戴在手腕上可以感觉它的不同吗?薄型机芯的精 密度极高,稍有撞击可能会伤及轮系,因为它的齿轮较细薄,齿轮轴心也比较短,禁不起较大的碰撞,因此故障率自然偏高。超薄机芯一定要搭配薄型表壳,否则就 毫无意义,太薄的表壳设计就必须牺牲防水的性能,甚至连龙芯直径也要缩小,每天的上链动作可能也会减损其耐用性,这些都是超薄机芯的致命伤。因此既要超 薄,就须放弃耐用的优点,两者很难取舍。就长远的角度来看,薄型机芯保修不易,耐操性不足,可能影响机件的运作或失去准确度。正常厚度的机芯则较无此问 题,如何抉择只有靠使用者的智慧了。 

伯爵(PIAGET)复刻12P机芯

2010年的日内瓦表展,伯爵复刻了12P机芯,江诗丹顿则推出搭载1003机芯的超薄表款,这两枚机芯在当年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 12P在1960年推出,以五零年代的自动表厚度大都在5-6mm来看,厚仅2.35mm的12P确实有其特色。第一代的12P采用螺丝摆轮,振动频率为 19800次,第二代则采用环形摆轮,震频为21600次。   

   


12P以双向上链的四分之一微型自动盘为上链机制,为了快速及顺畅达到上链效能,自动盘以比重较大的24K金为材质,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在六零年代很罕见 以纯金为自动盘的材质,即使PP也只有18K金,超薄、高贵与尊荣让PIAGET相当风光。不过12P的设计也有其缺点,它的自动盘轴承采用轴心式而非加装小钢珠的滚珠轴承(Ball Bearings),纯金的自动盘让轴心无法承受,渐渐有了磨损,而过重的小自动盘则会有晃动的现象,这大概是唯一的缺失。另外,只有时、分针显示,少了 秒针,无法目睹指针的运行及时间的流逝,这是大部份消费者所在意的设计, 但为了超薄必须舍弃某些性能。超薄机芯挑战了制表工艺的极限,是部份表厂致力研发的机种。在极纤薄的空间中置入各式微小的零件,甚至是复杂的机制或模组,而成为超薄的性能表,也有以镂雕的技艺呈现,这是钟表工艺的最高表现,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藏逸品。

 

1 / 3
免责声明
标签:机芯    超薄腕表    腕表艺术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