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欧林雅所在的家纺行业强兵密布。这家发轫于长沙的企业从全国数千个家纺品牌中横切而出,用竹纤维的宏大叙事上演家纺革命。野马分鬃,转身推掌。在我们摄影师要求下,杨秋良很舒展地摆出了太极的造型。这是他日常最喜好的运动。
欧林雅:杨秋良和他的竹纤维
如你所知,欧林雅所在的家纺行业强兵密布、不可或缺而又略显小众。短短六年,这家发轫于长沙的企业从全国数千个家纺品牌中横切而出,用竹纤维的宏大叙事上演家纺革命。
这是一个成长型企业的入门化蝶之道,也是一个新兴产业的革命征途。
--但终究,它还是一个标准的励志故事。
--一个陌生产业的来信。
野马分鬃,转身推掌。在我们摄影师要求下,杨秋良很舒展地摆出了太极的造型。这是他日常最喜好的运动。
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如你所知,欧林雅所在的家纺行业恰是强兵密布、不可或缺而又略显小众。短短六年,这家发轫于长沙的企业从全国数千个家纺品牌中横切而出,用竹纤维的宏大叙事上演家纺革命。
这是一个成长型企业的入门化蝶之道,也是一个新兴产业的革命征途。革命,不是革命家们虚与委蛇的自我赞颂,而是数据说话。400多个产品品种、1000多家加盟店、近6亿元的终端销售额,欧林雅只用了短短六年。六年,在毛、麻、丝、棉所占据的家纺江山之外,竹纤维产业让全中国漫山遍野的毛竹找到了组织。以至央视《新闻联播》找到杨秋良,让他谈谈这种会呼吸的纤维对湖南农民致富增收的影响。
竹纤维,杨秋良做好了这一件事,也因此带来一个行业一群人的命运改变。欧林雅的快速成长只是三十年企业史里的一瞬,就如同沧海里的一滴水,但对于那些与企业悲欢与共一路走来的人们,它很真实,它更像是一生。
那么,一个行业要想无中生有,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以及需要创造怎样的条件? 一个衔着土勺子出生的男人要想通过商业的权杖实现自我救赎,又需要抓住怎样的机遇,以及创造怎样的机遇?
——说到底,欧林雅,终究还是一个标准的励志故事。
上篇 离开黑褐色的世界
悲情骰子
说起革命者游戏,会使人自然联想起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名诗,《骰子一掷,谁也改变不了偶然》。相较那些含着“金钥匙银钥匙”长大的人,杨秋良命运骰子的第一掷实在有些悲怆。
1969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煤矿家庭,10多岁前的杨秋良根本没有厨房的概念。“做饭都在院坝里,水源是从矿区里牵出的一根皮管,家家户户都用河沙等土办法过滤。”“但左右倒腾,水还是很浑很浊,我甚至见过我母亲用洗衣粉洗碗。”
贫穷、贫穷的大山、贫穷的矿井,构成了杨秋良少年时期的人生状态。他迫切地想要走出这个黑色世界,一刻都不愿再待了。按当时的国家政策,父母退休后可由家里的一个孩子顶岗,但一想到每天都要钻那黑乎乎的矿井,杨秋良毫不迟疑地拒绝了父亲提出的顶班建议。
1988年,杨秋良考上了湘潭科技大学化工系工程建设专业。十多年的矿区生活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始终处于信息焦虑状态,城市的多元和新鲜扑面而来,他的内心却越发地焦灼、冲突。殊不知,化工系恰好在当年取消了毕业分配,摸摸包里鼓鼓的3000多块钱学费,他迟疑了。
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夏天。杨秋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校门外,一些衣着不整的民工在一辆卡车旁打着扑克,空气中嗡嗡作响除了这些人的小惬意,还有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纠结。
只是几个月后,这个纠结的年轻人竟然选择了自己创业,项目是电脑培训。彼时,他刚刚学会了电脑的开关机。杨秋良的理由很简单,湖南电脑市场刚刚兴起,连城里人都感到新鲜。但卖电脑自己没本钱没渠道,3000块钱学费外加一个高中同学的几千块钱投入,正好可以搞个培训班。
培训班租的是湘潭图书馆的几间闲置房,老师是从当地大学请的,30块钱一节课,再配上一个气势汹汹的名头——时代电脑培训专修学校,杨秋良便开始兴冲冲地提着胶水桶出门张贴电线杆广告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确是个属于创业者的黄金年代。杨秋良和那些卖皮鞋、卖服装的生意人一样,撞上了他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闷声发财时光。培训班从4位老师拓展到10多位老师,学生最顶峰时达到200多位。三年下来,杨秋良挣了10多万元。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当时的杨秋良看来,这笔钱真是“桶”一样激荡人心。在那个农民普遍卷着向日葵叶当烟抽的年代,他揣着红塔山,家里欠账还了一大半,春节时风风光光地请老乡吃酒席。
只是,若问起人生更远的征程,此时的杨秋良的确是没有“准备”。他只是本能地意识到,自己以后无论做什么生意,做什么事业,都得跟得上潮头。至于方向,他相信只要跟上潮头,就总有机会捉住潮头,成为潮流的主导者,成为潮头的屹立者。
请尊重基本规律
时至1992年,湘潭的电脑培训班如雨后春笋,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一张盖过一张,“老师比学生还要多起来”。终于,杨秋良跨时代地结束了他的时代电脑培训学校。
接下来干什么呢?好几次,他注意到当地最大的杏林药房人山人海,凑过去一看,人们排队购买的是一种名为“505神功元气带”的产品。他偷偷记下产品盒上的厂方地址,决定动身到厂家那里看看。
那是一个冬天,他把一万块钱缝进裤头,和一个同学踏上了去陕西咸阳的火车。
当时的咸阳保健品厂可谓如日中天,每年上缴税金就占到咸阳所有公务员工资的1/4,当家人来辉武自得意满。杨秋良用他的湖南腔说明来意,来辉武大笔一挥,同意试销。杨说,“当时抱着钱在厂门口排队等货的人很多,老来可能觉得我是苦出身,比较实在。”
杨秋良成为了神功元气带的经销商。试销非常火爆,出厂价30多块钱的东西药店终端要卖到70多块,每天几十个的销量轻而易举。他喜上眉梢。
渐渐地,合作的药店从湘潭拓展到长沙,结账方式也从日结、月结到最后的半年结一次。
好运终会有尽头。长沙一个合作很久的大药房在半年后突然关门了,平日称兄道弟的药房老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杨秋良急了,掘地三尺找到了他,可对方开门第一句话竟是:“你谁啊?”忆及此,杨脸上的表情依旧夸张而愤懑,“对方居然说他不认识我!”
打官司,找关系,拖了半年,对方欠他的几十万块钱货款硬是没要回来。
经此一役,杨秋良深受打击。但他也从中吸取了两个教训:1、尊重基本规律。再好的朋友利益面前也难保变质,诚信重要,规矩更重要;2、自己这种“倒爷”性质的生意做不大,必须找到能够干一辈子的项目,做自己的品牌。
1998年,杨秋良结束了神功元气带的代理。此后,他搞过基建、办过保健品厂,钱挣了不少,却一直没有找到做事业的那种感觉。直到2005年春节,一个名叫傅泽星的同乡出现了。
傅泽星是杨秋良哥哥单位的领导,此前在湘潭一家生产乙炔的化工国企就职。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傅泽星说,到现在自己听到关门开门的声音心里都会打颤。这是后遗症。
傅泽星见到杨秋良时已辞职下海。他带给杨秋良的信息是竹纤维项目。由于竹纤维横截面布满大大小小椭圆形的孔隙,高度中空,可以充分吸收并蒸发水份,被专家称之为“会呼吸”的纤维。
傅泽星说:“用这个东西做成的毛巾,沾上红酒、酱油之类的污渍,不添加任何清洁剂只要在盆中轻轻一洗,毛巾就鲜亮如新了。”
杨秋良大惊。
童年时代的煤矿经历让他对带颜色的东西非常敏感,竹纤维的种种好处令人兴奋。杨秋良想,既然竹纤维毛巾如此神奇,要是用它做成衣服、家纺、甚至袜子,市场会是多么巨大……
事实上,竹纤维作为一种再生植物纤维,上世纪六十年代便有所应用,国内也有原料供应商,但真正将此品牌化规模化的公司当时还不超过五家,杨秋良又一次望到了潮头。他砸下全部身家豪情一赌。2006年6月6日,欧林雅家纺在长沙成立,杨秋良任董事长,傅泽星任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