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嚷的北京老城里,在纵横交错的胡同深处,老北京的四合院,仿佛被现代文明唤醒的、尘封了多时的记忆,悄然复兴。曾经被风雨侵蚀而黯然失色的朱漆大门又在重妆亮彩,只不过侯门深院告别了往昔森严的门第等级,用它记载着历史的高贵迎接着新的主人。
北京的四合院,始于十二世纪,它的建筑规制严格地符合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要求,是北京城数百年来的传统住宅形式。
“四”是说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布局严整,而且长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方便。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据专家介绍,老话有“看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说的就是大多数四合院的基本占地面积。
从前,北京人住房讲究很多,俗话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北京的胡同一般是东西走向的,胡同北边的四合院叫正座,大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南边的四合院叫倒座,也就是东南房,大门一般开在院子的西边角。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五进院等等。北京的四合院住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结构、材料、施工方法上,都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首先是大门,它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王府大门是最高形式,其次有广亮大门、如意门、墙垣门等。广亮大门只有有官位品级的宅第方可使用。
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或为屏门、垂花门)进到正院。这二道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得最华丽的一道门,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
在正院,小巧的垂花门和它前面配置的荷花缸、盆花等,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图景。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
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家里的女眷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四合院里的绿化也很讲究,各层院落中,都配置有花草树木、荷花缸、金鱼池和盆景等。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树,因为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担心过路人说“这儿怎么这么多吊死鬼啊”,因桑树与“丧”同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四合院里种植较多的是枣树、海棠、石榴等。
当古老的四合院走向现代时,等级与门第被社会主义的民主所取代,禁卫森严的皇宫成了可供大众参观的博物馆,而皇城根下沉淀着数百载民族文化的四合院,却迅速变成了体现平等的“大杂院”,在由数十户分享的老宅里,原有的建筑规制已经面目全非了。
如今,按照北京旧城保护规划,“皇城”里的许多地方被划为城市风貌保护区,老四合院将有计划地进行修复、翻建和改造,散发着幽幽墨香的老巷正在悄悄地找回昔日皇城的尊严。
据世纪天创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翻建的老四合院,在工艺和主要结构上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手法,主体结构仍然以“木”料为主。据说这种不用钉、胶的工艺,抗震性能要高出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数倍。但是,在功能上,则大量运用现代科技和建筑方法,使这些老“古董”成为具备顶级的现代生活设施的、房子里最为豪华的手工产品。而今,这些老四合院不仅有了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市政电、上下水、通讯网络、消防等系统,甚至使用了较高的电子防盗系统、门禁系统,以及封闭式地源热泵空调设备等在高档建筑里使用的设备。
越来越多的人不惜重金在皇城古老的胡同里购置着这些现代的老四合院,或享受、或传世。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古董般的房子无疑越来越少了,它们的价值无疑已经不能再用金钱来衡量。所谓“豪宅”,谁能如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