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钢公司,很容易注意到门口两排架子的客户展示:中国移动、中国电(600795,股吧)信、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中海石油、百度、新浪镲这些都是他做上市的。作为中国最早脱离“官办”律师系统成立私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界前辈,刘钢就是靠做律师“勤劳致富”,并且成了一位品位独特的收藏家。
从收藏油画到收藏古地图,藏龄18年的刘钢也没想到,一幅《天下全舆总图》让他读出了“中国早在1418年就绘出了南极洲”的历史玄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000997,股吧)” 的历史课本定案也在翻案之列了。同这百年来数次历史地理界的翻案一样,刘钢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反驳,为此,他只好越玩越大,像个学者一样着书立说,为自己的发现写下了十几万字,也就是广西师范大学刚刚出版的《古地图密码》。
见到刘钢的时候,他抽着美国女士烟,穿着老北京布鞋,间或接起电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办公室里用的是仿古家具,摆着几尊小佛像,年代最早的一尊是魏晋时的,墙上除了那幅着名的古地图外,还挂着些很有社会主义美学风格的油画,书架里大多是社会科学门类的书籍,有道家也有基督教,有音乐也有艺术,和法律书杂陈在一起,提示主人的苦读。几案上有一盒三七花,刘钢说是用来泡水喝养嗓子的。在这间办公室里,更多的提示是没有洋玩意,果不其然,刘钢说不喜洋货,从不打高尔夫。
拍场上的豪壮
1994年,刘钢买了房子,搬进去后觉得墙上空空如也很不舒服,他开始试着买画,第一幅是1000块钱左右的,现在那幅画还是那个价钱。刘钢喜欢研究,他研究了中国从18世纪宫廷油画一直到当代作品,越研究越感兴趣。现在他的收藏从清中期到现代,从吴作人、吴冠中、林风眠,到军旅画家何孔德,直到当代刘小东,都是博物馆级别,他没有说出的两个词是“顶级”和“天价”。
刘钢现有的油画从来没卖过,“不卖,卖了就再也看不到了。”提起这些油画,他用的词是当年的词“外销画”。他始终都和前卫或当代艺术无甚瓜葛,认为目前的红红火火,不过是击鼓传花。他觉得看艺术作品要看 “长久”与否,决定长久的是艺术性和情感。何孔德的《枕戈待旦》让他一看到即感动:那是一名朝鲜战场上的战士,持枪卧在雪地上,雪被画得极为传神,下面是散雪,但上层被寒冷的天气冻住了,带着冰渣的质感。当代艺术尤其观念艺术,没法带给刘钢同样的感动,甚至连理解都不太可能。不想玩的,刘钢绝对不玩。
那些天价油画都被挂在刘钢的生活空间里,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也会想起当时买下的情形。在拍卖场上,刘钢表现得不惜一切,他觉得真正的艺术品是无价的,错过一次,没有下次。印象最深的,是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买到的一幅18世纪清宫廷油画代表作。在确信是珍品后,他计算了包括未来半年收入在内的全部现金:才90多万美金。当时刘钢把心一横,准备找人再借10万美金,死活也得把这幅画拼下来。拍卖进行的时候是北京的凌晨4点,那天电话线路不好,听不清对方报的是多少钱,急得刘钢一个劲冲着话筒喊:买,买,买!过了好一阵,对方说:不用再喊买了,它是你的了。电话挂了刘钢也没反应过来:到底是多少钱啊?
玩一个历史加速器
如果从价钱的角度看,古地图收藏远没有油画收藏那样动不动就需要巨资。可是,让刘钢这几年获得国际舆论争相报道的理由,却是这一幅幅古地图。刘钢展开一幅长约四米的清朝初期绘制的卷轴地图,他自顾自津津有味地解释:从里面可以看到多么详尽的当时社会的人口、驻军、税务等等。看者难解其中乐趣,刘钢又徐徐卷起了,快卷完时,他指着题字意犹未尽地解释这幅地图的内容其实是宋代:清初一位传教士仿明朝一位官员,官员仿的是前朝的袁明子道长,袁明子道长仿的是宋代原图。“宣纸真牛”,面对这句不着边际的感言,刘钢又展开了一幅宋代星象图,看者读出的是:画得真好看,字写得真好。刘钢自顾自欣赏了一会儿,说:测绘水平相当高。这个图里夹着六七年前的拍卖单,价钱是四万多,刘钢说,现在是二十多万。
刘钢从1993年开始收藏古地图,最初的想法来自他的北京情结:一些古建筑消失了,某条街道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更早时候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他开始收集北京老地图,从清中到抗战时期的北京地图,一共收集了五六十张。一张张翻开,就像在使用历史加速器般让北京城的几个世纪一晃而过。很早刘钢曾在国子监成贤街买了套四合院,看完那些地图,再看这个四合院,想象它曾经的主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位官员被流放了,一位太监住了进来。
后来顺理成章地开始收藏任何历史地理方面的古地图,从北京到中国,从中国到全世界。研究古地图不会有现成的工具书,刘钢抱回了大量的古典着作,从《二十四史》到《新唐书》《旧唐书》,从历史类到很容易被理解为“封建迷信”的道家书籍。刘钢说,中国古代文化,寻根问底的话,很多来自道家,是根据星象来的。古本的风水、墓葬、相术、星象书,也成了刘钢的收藏对象。
2001年,在上海东台路古玩街一家很小的书店,刘钢觉得自己拣了个宝,那就是1763年画、仿1418年原图的《天下诸蕃识贡图》。看到南极洲被完整地测绘出来,刘钢惊讶极了,在那里颠来倒去地看。刘钢有着扎实的历史地理知识,知道南极完整的轮廓是1950年测绘出来的―通过航拍。而航海测绘对技术要求特别高,除了淡水食物供应,解冻破冰的难度尤其高。通过纸张的脆度、色变,字体和用笔习惯,还有虫孔的毛边,刘钢暗暗做了鉴定:是真的。
天下文章争论始
《天下全舆总图》让刘钢在其后的六七年里颇不宁静:历史课本上的内容错了太多。2004年,刘钢看到了英国学者孟席斯的着作《中国发现世界》,他的观点是,中国人早在1421年就发现了新大陆。刘钢的英文好到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历史地理着作的程度,他不费事地通过网络和孟席斯联系上了,告知他那个时间还要早。孟席斯七十多岁的人,没过几天就飞到了北京――他的书在西方被骂得狗血喷头。很快,《天下全舆总图》在英国发表了。到了2006年,刘钢受孟席斯的鼓励和推动,也开始写文章阐释这幅地图,和孟席斯的遭遇相同,国内学者也把刘钢狠批了一通。有人说图是孟席斯假造,卖给刘钢这个冤大头的,也有说是刘钢伪造,搅浑水骗名气的。
兴奋和痛惜、满足和遗憾交替而来。刘钢翻看了古今中外大量资料,令他兴奋的是,古地图,不仅这一幅,也不仅中国,很多都能显示出中国探索世界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痛惜的是中国古人做了那么大贡献,探险的秘密隐藏在古地图的线条和注释中,不知掩盖了多少杰出人物的名字,也许他们为了测绘大地,葬身海底、耗尽一生。但历史却并不承认他们,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一件事。刘钢也曾想把资料贡献出去,让专业学者来研究,但很多人直接说“不可能的”―他们认为古人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不可能把地球看作球体。
不久,刘钢开始体会到一个野学者与很多知名学者争论的乐趣―一个玩家认真起来,虽然弱势,但绝难善罢甘休。有人觉得图有硬伤,难证史实,比如“安徽”没有标注在红框里,刘钢像接到挑战书那样兴奋,马上考证出这一指责的不正确性。一个收藏家把自己玩成了学者,刘钢已经接受了这个转型。当他开始写文章时,曾给国内六十家学术期刊杂志投稿,没有一家肯回信。刘钢还是在专业学者不曾涉足的领域,享受着自己探险般的乐趣:古人画地图,不是为了画出地理位置关系,他们认为地理是神灵的语言,画在图上祭祀用的!这个观点也是刘钢第一次提出来,他从何得知?刘钢说,散见于一些被认为迷信的东西里,如《二十四史》中《新唐书》的“五行”部分,搞历史的都不怎么看。刘钢就是这样寻宝的,寻着了,他自称因为是野路子,没有负担。
刘钢觉得,有兴趣有性情就足够了,那种发现一个历史秘密的快感,就像看到文化的金矿,像探险,像寻宝,不是金矿或宝归了我,而是一种发现的惊奇。他常沉迷于一幅地图中,正看倒看,背面看,一连看一整天,从早上一眼不离地直到上床睡觉。他甚至还想写一本像《达芬奇密码》一样的悬疑小说,把自己的知识和发现穿插进去,制造一个历史地理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