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早春图
据说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任馆长石守谦最喜欢的一幅画。这幅作品属于设色绢本,长158.3厘米,宽108.1厘米,作者为北宋时期着名的宫廷画师郭熙。
郭熙是北宋神宗朝的宫廷画师,这幅作於1072年的《早春图》,充分体现他的绘画成就,画上如蒸云般充满动感的山石,以及蟹爪般的枝 ,是主要的特色。画面中央的主山之外,两侧有舟子、渔人、妇人、童子在水边劳动。这是春雪乍融的时节,草木才刚开始发枝,自然界与生民百姓都正开始新年度的生命循环。
北宋画家对於四季节气与自然律动十分留意,郭熙本人即曾观察四季山水,说:「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 ,冬山惨淡而如睡。」这幅《早春图》表现的正是如笑的春山。不同於范宽迥然三段的严峻构图,却多了一股微妙的气氛,柔和了物象,也统合了全画远近、深浅的空间感,塑造出可游可居的理想山水。
6 万壑松风图
此画长188.7厘米,宽139.8厘米,是宋朝另一位着名画家李唐的作品。李唐横跨南北宋两代,是中国画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这幅作品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期的作品,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为“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
李唐(约 1049-1130 後,另一说约 1070-1150 後)於宋徽宗朝任职於画院,靖康之难後南渡到杭州,高宗重建画院後,再度入画院任职。李唐横跨了南北宋两代,是画史上承先启後的人物。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图中是粗砺嶙峋的石质山壁,松树林於乱石中拔起,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两侧的溪涧流水沿石而下,观者彷佛可感受到水流的速度与声音。比起范宽、郭熙两位前代的大师,由於主山的比例缩小,且去除了雾气的使用,山水看来格外清晰,亦令观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