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出门旅行,带回一对所谓“飘蓝花”的翡翠镯子,颜色暗淡,质地不通透,是标准的“行活儿”。如今,与此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这些没有收藏价值的“行活儿” 充斥整个翡翠市场,每日销售数量巨大。
冰种翠佛头
什么是“行活儿”
“行活儿”这种说法,来源于古玩界。在以前的古玩字画行当中,行家眼里,那些缺少个性表达与艺术性,没有很好收藏价值的伪艺术品被称之为“行活儿”。这些“行活儿”往往具有流水线式的制作方式,具有批量与不断重复的的特征,有些虽不见得批量与重复,但也是应付之作。
与“行活儿”相对应的概念则是真正的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不管是书画、玉器、瓷器,还是其他古董,都是精心创作、个性鲜明的作品,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具体到翡翠,在原料上往往体现为珍稀难得的原料。
可以说,时下市场中,真正的收藏级的好翡翠只是少数,大部分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行活儿”。因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经营“行活儿”,成本低,利润率高。随着翡翠市场的高速膨胀,大批收藏者进入到收藏领域。他们对翡翠收藏的概念不了解,只是听说了翡翠原料如何珍稀,矿产如何近于枯竭,翡翠价格多少年来翻了多少倍等等,急于购买,这为“行活儿”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条件。
鉴别“行活儿”三招
从另一方面讲,翡翠“行活儿”泛滥与翡翠原料的特点有关系。一块翡翠原料,小则几公斤,大则几吨,其中只有颜色鲜艳的绿色、紫色和黄色,且种份好、质地通透的部分制作的翡翠作品,才有收藏价值。一大块原料中往往一点绿色都没有。能够有一条绿色的带子,一块原料马上身价百倍,而这条带子出产的翡翠只能占到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这条原料之外的部分被加工成了几万件普通翡翠制品,成为我们看到的“行活儿”。
实际上,只要我们把握三条原则,就可以将这些“行活儿”区分出来,排除在收藏之外:第一,颜色偏暗的翡翠不值得收藏;第二,质地不够通透的翡翠不值得收藏;第三,原料绺裂毛病过多、工艺复杂的翡翠不值得收藏。有了这三条原则,一般的“行活儿”就被排除掉了。
此外,一些过薄、过小的翡翠即使颜色、种质好也不值得收藏。有人会以工艺看翡翠,认为工艺粗糙是排除翡翠“行活儿”的一种方法。当然,看工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块珍稀的好的翡翠原料,一定会使用最好的工艺制作,好料与好工有着一致性。反之,如果你看到非常好的原料,工艺却很差,那你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遇到的是一件假货了。
紫罗兰翡翠站佛
高档货一样有“行活儿”
很多人认为,“行活儿”就是低档翡翠,只要你花了足够的钱,买的是高档翡翠,你就不会买到“行活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倡导翡翠收藏级的概念是建立在对翡翠原料与翠雕艺术的认知基础上的,其标准并不是目前的市场价,钱不是标准。
举个例子,我在翡翠课程培训中曾给学员看过十多年前世界着名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很多价格昂贵的翡翠并没有达到收藏级的标准。比如说,一条价格高达一两百万元的项链,颜色很绿,但不透明,很薄,也就是“行活儿”的水平,如果放到现在估计还达不到当初的价格。而同一拍场中的一对手镯,很浅的绿,种质非常好,当时只卖几万块钱,但它却是收藏级的翡翠,放在现在,这对镯子的价格可以达到上百万元。
一个书画大师会有应付之作,一件高档翡翠可能只是“行活儿”……这要求收藏者有正确的收藏理念与判断标准。